第二十四章、續漢記事

曹操最為後世所詬病的幾件事,其中就包括了鏟除伏皇後。史書上說,曹操首先偽造策文,稱:“皇後壽,得由卑賤,登顯尊極,自處椒房,二紀於茲。既無任、姒徽音之美,又乏謹身養己之福,而陰懷妒害,包藏禍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今使禦史大夫郗慮持節策詔,其上皇後璽綬,退避中宮,遷於它館……”然後派尚書令華歆率兵進宮,去搜捕伏後。

伏皇後嚇得躲藏起來,結果被華歆搜著,拖著就往外走。當時劉協正跟郗慮對坐著呢,伏後披散著頭發、光著腳丫,就被從他面前帶過,哭著告別說:“不能復相活耶?”劉協回答道:“我亦不知命在何時!”你還想活?我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哪!

完了劉協又問郗慮:“郗公,天下寧有是耶?”你聽說過這種事兒嗎?當著皇帝的面逮捕皇後,還拖出殿外?

隨即伏後就被關在宮廷染房(暴室)之中,很快去世了——是自己憂憤而卒,還是被曹操弄死的,沒有人知道。

其實這不在於曹操廢掉了一個皇後,弄死了一個女人,也不在於他其後將伏氏滿門誅滅,而在於這一舉動,那是徹底把皇權給踩在腳下了呀。所以說曹操那“漢臣”的偽裝還能戴多久?他要是晚死兩年,會不會直接就篡位了,真是誰都說不準的事兒。那曹操還能不遺臭萬年嗎?

——不過也難說,司馬懿也一輩子都是魏臣,光殺了曹爽兄弟,沒對皇室動手,後來的名聲也照樣不堪……不過在這條時間線上,貌似情況又有所不同,一是曹操提前發現了伏氏的不滿(就目前看來,還到不了陰謀的程度),二是他耍了個心眼兒,要求盧洪在自己率軍離開許都,甚至都通過了雒陽以後,再對伏氏下手,打算多少做點兒撇清。

或許是因為權臣的日子還當得不夠長,驕橫之心尚未足熾烈,曹操多少想保留點兒臉皮吧。

只是事兒是關照給盧洪了,盧洪一個人卻辦不了——校事主要是偵察機構,沒有足夠的行動力,頂多也就跑朔州去逮個縣長啥的,還真不敢直接闖入宮廷去廢皇後啊。所以曹操的意思,等我走後,你就把信給曹昂看,讓他來主持這次清理行動。

然而盧洪去找曹昂,卻被曹昂斷然給否決了:“因片言只字而廢國母,天下寧有是理?汝欲陷吾父子於不義耶?!”盧洪趕緊解釋,說這不是我的意思,我也就搞搞調查,那決斷都是丞相自己下的呀。曹昂還是搖頭:“此事斷不可行,且待父歸,吾自請令!”等老爹回來,我再去跟他說道說道,爾等絕不可輕舉妄動!

盧洪知道,倘若這事兒真的就此拖了下去,伏氏趁著曹操不在許都,或許真會搞出什麽不妥的舉動,等到出了事兒,曹操頂多也就責罵一頓曹昂,卻肯定要把罪責全都壓到自己身上來呀。而即便不出事兒吧,曹操關照下來的任務自己未能圓滿完成,事後也定然沒有好果子吃。因此他思來想去,最終大著膽子,趁著夜色,偷偷來找是勛拿主意了。

是勛先問他:“可知會曹去疾耶?”你跟曹昂說不通,那麽有沒有去跟曹德打過招呼呢?盧洪搖頭,完了回答:“但恐所言,亦與公子同也。”就曹德一慣的秉性,他也未必下得了這個決斷,還是幹脆別讓他知道為好。

是勛不禁撚須沉吟——這事兒自己要不要插手呢?倒黴就倒黴在端坐世子寶座上的是曹昂而不是曹丕了,倘若曹老二得知此事,那肯定手下無情啊,說不定比曹操原本在歷史上幹得更要過火。曹昂、曹德,都不是那種膽敢肆意踐踏皇權的性子,他們不肯動手……或者更準確點兒來說,不肯親自動手,也在情理之中,那麽盧慈範啊,難道你認為我就下得去這個手嗎?

盧洪一揖到地:“洪無路矣,不得不就教於光祿。”你是勛跟他人不同,如今身在許都的曹家親信,論關系,你僅在曹昂和曹德之下,位列第三,論人望,可能還在那倆之上。要說這事兒真能夠在曹操離京期間圓滿地辦成,那非得你出手不可啊,我幫過你那麽多忙,你可不能見死不救!

是勛心說不好,自己跟盧洪暗中往來,此事大遭曹操之忌,以往覺得不算什麽,那是因為盧洪為人謹慎,又跟自己綁在了一起,那是斷然不會揭穿自己的。然而自己若不肯插手此事,導致事不能成,事後曹操怪罪盧洪,盧洪說不定就把自己給攀咬出來啦。退一萬步說,今日盧洪來找自己拿主意這事兒,他肯定不會隱瞞曹操——你兒子也不肯答應,你妹夫也不肯幫忙,我實在動不了這個手,非不願也,無能為力也,他到時候必然這般為自己開脫啊——那麽,曹操又會怎麽看待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