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前程無限

是勛假裝海外來客,還一時童心大起,報了個“傲來國”的名頭,誆得留贊是滿頭霧水,其目的,便是要在這會兒堵留正明的話。留贊說了,我雖然只是漢朝一名小吏,但自有上國之民的尊嚴,豈能投降汝等蠻夷?是勛說我們也是中華苗裔,不算蠻夷啊,留贊不屑地一撇嘴:“汝今侵我中國郡縣,不服王化者,非蠻夷而何?!”

是勛當即反駁,說孫權妄圖割據,抗拒天兵,按你的說法,他才是真正的蠻夷啊!“汝又因何屈身孫蠻之下?!”

留正明雖然基於身份和地位的低下,再加上僻處會稽這種偏遠郡國,見識上差了一點兒,但智商和情商卻也不低,聽到是勛的詰問,他當即就反應了過來,面上露出驚愕之色,結結巴巴地問道:“汝、汝等究是何人?!”

是勛這才報出真實名號:“吾乃朝廷欽命幽州刺史是勛是也,率十萬幽州精銳到此,欲圖摧破吳會,掃平孫氏!汝肯降否?”

留贊原本跪在地上,還努力地挺腰擡頭呢,聽了這話,再瞧是勛從懷裏亮出來的印綬,當即就把身子一躬,一個頭磕在了地上。

這當然不關什麽“王霸之氣”,而是因為孫家終究還沒有正式宣告獨立,孫家臣僚名義上仍然還是漢朝之臣。尤其留贊這種小角色,並未受孫家重用,也無恩惠施與,所仕又止本郡而已,在他心目中,自己鐵鐵的是漢家之吏啊,那麽小吏見了長官(雖然並無統屬關系),又豈有不拜之理?

其實是勛雖然捕得留贊,對他還是存了一份警惕心的,那家夥武力值就算不能躋身一流強將之列,80+總是有的,而自己才剛及格,這要是留正明到了面前突然暴起,恐怕三五下就能取了自家小命——所以他才命荊洚曉把留贊綁縛來見。如今既然亮命了身份,再一瞧留贊的態度,以及對方低頭前那一瞬間瞥見的眼神,是勛終於放下心來,於是吩咐:“解開其縛。”

雖然解了綁縛,是勛卻仍然沒有讓留贊起身,留正明也照舊跪在面前,只是磕了一個頭,施全了大禮以後,又把腰重新挺起來了。是勛一改先前的態度,和顏悅色地問他:“孫權遣周瑜等往援劉表,抗拒王師,汝知之否?”

留贊點點頭:“末吏略有所聞。”

周瑜率軍東上也已經好幾個月了,一開始雖然密藏其事,到了這個時候也瞞不住人啦,不說全天下知聞,這舊日的荊、揚二州,風聞流傳,亦散布於各郡都邑之內。留贊好歹也是會稽郡府中人,同僚之間談起此事,還曾公推一個善言辭的去套郡丞的口風。那會兒淳於式才剛接任,對此含糊其辭,但話外之意,是個人就都能聽得出來。

孫家果然跟朝廷大軍打起來啦!

這原本也是意料中事,孫氏割據江東,不服王化,吳會是無人不知啊。孫氏兄弟就曾經多次北上攻打過廣陵,後來周瑜在柴桑跟江北的魯肅、太史慈也時有摩擦,要說獻帝仍在長安、雒陽的時代,還能借口說所攻非朝廷所轄鄰郡也,而是陶謙父子或者曹操,但等獻帝都於許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這說法就再也騙不了人啦。

不過漢朝的權威已墮,這年月家天下的概念也還並沒有過於深入人心——西漢末年就曾經有過“劉氏失德,當易天子”的輿論席卷士林,王莽乃趁勢而起——對於留贊這種中下等門戶之人來說,他所要保障的只是家族和鄉梓的利益,既然如今都落在了孫家手中,那便暫且為孫家效力好了。孫家說打誰,那就去打誰,等到孫家不行了再來考慮是否歸順朝廷的問題不遲。

所以聽聞周瑜東上去打大仗,留贊還隱約的有些遺憾,可惜自己不是吳人,能夠湊近孫權,也不是豫章人,能被周瑜看上,空有一身本領,窩在這大後方的會稽,只能剿剿山賊而已,就算累功升遷,也一輩子都到不了千石。孫家在前線打得再輝煌,哪怕將來真的割據江東甚而圖謀天下,自己出頭的機會也實在不多;而一旦孫家敗亡,自己還有可能因附逆之罪被朝廷懲處。

當然啦,就自己的身份、地位而言,就算懲處也嚴重不到哪兒去,但仕途必然就毀掉了呀。

其實留家在會稽的地位,就跟原本孫家在吳郡的地位相似,都只是普通的鄉下小地主而已,孫堅原不過縣丞,逮著個剿黃巾的大好機會,先後被朱儁和張溫相中,那才平步青雲,終於做到長沙太守。這人一上了二千石,就好比掀開了頭頂的玻璃天花板,前程乃無可限量。留贊想要仿效孫堅,那得撞大運,先從軍而為軍將所器重,那就容易建功啦,功勞也不易為他人所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