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窮途之謀(第2/2頁)

沮授也就搞搞這種花樣了,拿不出更狠的招兒來。大不了咱們放棄關中嘛,照樣有實力擊垮袁紹。

話雖然這麽說,但偌大一個關中,要真就此放棄,曹操還真下不了這個決心——終究還沒到必須壯士斷腕的程度,所以能不斷呢,咱還是先別斷吧。曹操說我再派一員將、幾千兵過去,再撥一兩萬石糧草過去,不會傷筋動骨,就算沒法快速敉平叛亂,也能夠先穩住局勢,保證幾座中心城池不丟吧。等我徹底擊垮了袁紹,再回頭收拾那些亂民不遲。

郭嘉建議:“要在使亂民不東躥也,可遣軍塞桃林,則關中便糜爛,無涉大局。”在打完袁紹之前,別讓動亂再波及到河南地區就成。

曹操說好,南線也算基本穩定了,就把曹豹調去關中好了,讓他總督關中軍事,只是,再派個什麽文官過去呢?“元常鎮於河南,支應北伐,不可輕動也。”照理說關中那也是司隸校尉的地盤兒,得歸鐘繇管,但他此時不可輕動,還得負責不久後河內、河東戰線的後勤呢。

坐中好幾個人聽了這話,就都不自禁地把目光瞟向了是勛,那意思:你曾經鎮撫過關中,屁股沒擦幹凈,是不是還由你去啊。是勛心說開玩笑,如今關中的局勢恐怕比我上回去更險,又沒有夏侯淵保著,光老丈人的戰力,我還真不怎麽信得過……咦,這倒是一個挺不錯的借口——“此皆勛前日未能底定關中之過也,本欲為主公分憂,自請西往。然主公既使勛之外父主關中軍事,則勛不當同往,例當避嫌也。”哪有讓老丈人管軍事,讓女婿管文事,爺兒倆都擱同一個地方的道理?就算曹操你再相信我,終究處在嫌疑之地,總會有人趁機噴口水啊。

曹操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故而直接問是勛:“宏輔可有所薦?”是勛低頭想了一想,回答說:“右扶風蘇文師(蘇則)剛直嫉惡,而有統馭之才,可守關中……”他當初署任的三位郡級長官,在原本的歷史上,遊殷和韋端雖皆得高位,但政績不彰,只有蘇則為一時之冠,所以幹脆——也別新派人去了,人生地不熟,未必能很快上手,還是蘇則來吧。

趁機又建議曹操:“前勛與主公言及分州之事,可自關中始也。”

以這時代的天下局勢而言,想把地方行政體系恢復到漢初的郡、縣兩級是很不現實的。但問題州本來是監察大區,轉化為行政區劃以後,一方面州刺史、州牧權力過大,難免強枝弱幹,容易導致地方割據,另方面州皆極為龐大,也不方便管理。因此是勛曾經向曹操建言,仍然保持州、郡、縣三級行政區劃,但是拆分各州,使一州只負責轄下三、五個郡,就可以暫時解決這類問題。曹操當時的回答是:“且待天下大定,自當如此。”

如今這不就是個挺好的機會嗎?既然想派兵堵塞桃林塞,在實際上把司隸分割為兩個部分,幹脆就連名義上都給改了吧,也為以後對各州的分拆試試水、探探路。

經過反復商討,最終決定,曹操即日上奏,分三輔出司隸,另設雍州,並且采納荀彧的舉薦,任嚴象為雍州刺史,使佐曹豹以平關中之亂。

是勛心中腹誹:荀令君你終於算是把嚴象給賣了個好價錢啊,只希望他不要象原本歷史上鎮守揚州那樣,最終再身首異處……確實如同荀攸等人所言,小大之勢在短期內不是那麽好改變的,即便沮授再有能力,也只能在邊角布下閑子,期望可以牽扯曹家的精力和兵馬而已,倘若只拿出很少的力量來防堵,不讓他牽著鼻子走,“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下一步,就要看今秋出兵,是否能夠一舉擊垮袁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