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謀士之責(第2/2頁)

舉例來說,著名的文學之士、“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原本的歷史上,他在劉表手底下就確實遠離了戰場——那是因為劉表很少發起主動進攻,而且並不重用王粲。後來王粲歸曹,就也跟著大軍遠征過幾回,要不然也寫不出“從軍有苦樂,但聞所從誰”的那一系列《從軍詩》來。

是勛本人呢,自從投曹以來,運糧途中撞見孫策,以及後來協助太史慈偷襲呂布、奉使雒陽對戰匈奴兵,等等,雖然不算是真正的受命從征,但距離戰場也都在咫尺之間。等到這回南征袁術,他是想逃都逃不過去——曹操親自點名了,他怎麽辦?聲稱自己是朝官,不當從征?還是借口少府事務繁忙,主官孔融又見天兒偷懶,所以抽不出空來?他敢跟曹操面前這麽推諉嗎?

本來在是勛想來,自己無拳無勇,身為謀士嘛,所謂從征不過就是跟著主帥跑跑路,偶爾參加一下軍事會議,有計則獻,無計則縮,應該挺悠閑的。可他就料想不到,軍中的事務竟然如此繁雜,謀士們各個兒都攤了一大堆事兒,就壓根兒閑不下來。

即以此番從征的主要謀士班子而論:荀公達為正、程仲德為副,統籌全局,見天兒跟曹操開小會,還經常要親自領了兵跑第一線去觀察地形和敵我態勢,半個月下來,他倆原本筆挺的脊梁都有點兒佝僂,還時不時躲在無人處自己按摩雙腿;毛孝先負責糧秣供給,成天耳朵上架著支毛筆走東營躥西寨,到處核查、點檢,然後回到自家帳篷裏就抓把算籌擺來擺去的,兵將們紮好營就熄燈睡了,他的帳篷卻往往要一直亮到天明——是勛是真想把阿拉伯數字和後世的加減乘除各類算式,以及簡單代數教給他……還有郭嘉郭奉孝,負責情報歸納和分析,往來傳報都先遞交給他,他再擇其要點寫成簡冊上報曹操,眼圈兒永遠都是黑的——是勛算是明白為啥他的策略往往都能直指人心啦,相關人心的情報全都如絲如縷,他天天跟那兒織布似地分經析緯,才能形成洞察一切的大智慧。

果然這謀士也不是好當的,怪不得諸葛亮後來要吐血——他把主將和謀士的職務全都一肩挑了,不累死才奇怪呢。

至於是勛,主管文書工作,也絕不輕松。他此前就不知道軍中的文書竟然如此之多,舉凡曹操有任何指令,都由書記錄下,然後交給是勛擬成命令,既必須完整地表達曹操的用意,又必須條理清晰、文辭精簡,方便向下傳達——他就好幾回忍不住打算直接寫白話……不過這年月就連口語都和後世的白話有很大區別,寫成白話反倒肯定沒人能懂。

再加上,這一路上曹操所發布的指令,所涵蓋範圍也並不僅僅在軍中,所經處向各郡縣催討糧秣、安排食宿、布告安民,以及向朝廷奏報進展情況,大多數也都得仰仗是勛的筆頭兒。是勛這份兒苦惱啊,心說你怎麽就不肯帶上王粲呢?就因為他新婚燕爾?那我還幼兒即將臨盆呢,曹操你怎麽就心疼一個外人,不肯心疼我這親戚?

總而言之,自己推薦給曹操的人才還是太少啊,司空府裏的人手還是不夠啊……最可惡還是荀彧,我知道你夾袋裏還一大堆人呢,怎麽就不趕緊地往外掏呢?真倒黴,自己從高密帶回來那麽多鄭門弟子,就因為參加革命隊伍時間太短,所以曹操並不信任,但凡能夠帶上這麽一兩個什麽郗慮啊、任嘏啊,我又豈會跟這兒累得要吐血?

當然相比起來,眾謀士當中是勛年齡最小、身體最好,所分擔的工作倒是最輕的,所以他也並不敢,也沒臉真的抱怨啥……況且,要他跟荀攸、程昱、郭嘉他們交換?那此戰非大敗虧輸不可;跟毛玠換吧,他前一世數學就苦手……他只是琢磨著,與其如此,自己還不如出差哪……我真想跑路去見趟黃祖啊,可惜你這回卻不肯放了,又派那個沒蛋用的王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