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面折梟臣

網絡小說中往往有穿越眾王八之氣一放,歷史名人立刻就磕頭當小弟的橋段,當然啦,那都是瞎扯。其實正好相反,亂世當中才多真正滿身王霸之氣的強者,普通穿越者能不被他們唬得磕頭如搗蒜,那就算心理素質挺高了。

至於是勛,好在穿越到這一世來,第一個見到的歷史名人是太史慈,子義不算他最佩服的漢末三國人物,要是換了曹操、荀彧啥的,說不定他就真跪下去了——大人,求你收小的做馬仔吧。

好吧,這麽說多少有點兒誇張,終究兩千年後的人,獨立自主的想法比古代要濃厚,對權威的敬慕則相對淡薄,就算是勛第一個名人見的是曹操,也未必真就跪下磕頭了。此後他名人越見越多,逐漸的有了抵抗力,也就更不會那般膿包相。

可是這些理論上值得是勛一跪的歷史名人裏,就也包括面前這位白胖子——董昭董公仁。

是勛前一世曾經讀過一篇文章,分析得挺有道理,說先後有兩個人影響了曹操的一生:第一個是荀彧荀文若,要曹操“奉天子以順民望”,行霸道,成齊桓、晉文之功;另一個就是董昭董公仁,他勸曹操行王道:“自古以來,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處人臣之勢者也。”那意思,老大你想一輩子權臣當到死,很不現實啊,該考慮考慮篡位的問題啦。

可以說,倘若沒有董昭,曹操未必會加九錫,復五等爵而受封魏公、魏王,從而給兒子曹丕留下一個水到渠成的篡漢局面。

是勛對於董昭就在天子身邊兒,甚至也可能先發來到雒陽,還是有一定心理準備的。因為臨行前曹操給他瞧了董承寫來求包養……啊不,求結盟的書信,當時曹操也有點兒納悶啊,說我從來就跟董承沒啥交情,他怎麽就想到來求我而不是去求袁紹呢?是勛心知原因,但是不方便說破。

是啥原因呢?其實說破了一文不值,相中曹操的並不是董承,而是董昭,這位老兄本來就是寫假信的高手,所以先偽造了曹操的書信,去跟董承套近乎,然後再勸說董承,跟曹操聯合以對抗楊奉、韓暹等輩。因此董承才給曹操寫信,說我有兵,而你有糧,咱們聯合起來那就足夠護衛天子啦——勞駕先給送點兒糧食過來應急。

這件事明明白白地記載在《三國志?魏書?董昭傳》中,是勛也算是董昭的粉兒,對此肯定是一清二楚。當然啦,這時候除了是勛和董昭本人以外,還沒第三人知道偽造曹操書信的事兒——估計是後來董昭進了曹營以後,才拿這事兒出來別功,從而被記錄下來的。

史書上記載很簡略,某些細節問題是勛也不清楚。他本以為董承給曹操寫信,是請曹操領兵入雒,為其應援呢,結果瞧了來信才知道,敢情他只是派人來兗州求糧。這說明了什麽?說明董承這人戒心很重,既想請曹操幫忙,又不放心真把兗州兵放入河南。若非如此,是勛此番前來,就應當畢恭畢敬啊——終究他跟董承的身份地位差得太遠。可是既然董承是這種態度,那老子還跟你廢話個啥?直接領兵入雒把你壓服了最簡單!

是勛膽子是不大,習慣了耍嘴皮子,不太敢直接跟人犯橫,可問題是大軍就在身後,上東門也已經拿下,此時不抖威風,要更待何時啊?

所以如今董昭斥責他無禮,是勛是根本不為所動——老子就是要來擺無禮的POSS,不如此不足以引出下面的話題!只見他冷冷一笑,反駁道:“禮為士大夫所設,非為老革所設也!”

董承聞言,一伸手就把腰裏的長刀給抽出來了:“豎子,竟敢罵某為‘老革’!”是勛終究還是做不到闞德潤進曹營的心理素質,當下微微一哆嗦,就不禁倒退了一小步。旁邊兒的孫汶趕緊把手舉起來了,打算隨時“空手入白刃”。

當然啦,是勛不會真激得董承動手,否則這堂上堂下都是董家軍,就算陪在身邊兒的不是孫汶而是太史子義,也未必就能保他全身而退。沒等董承有進一步的動作,是勛就趕緊一口氣不帶喘地連聲說道:“衛將軍倘若知禮,便不當拒黃太守於雒外,亦不當放縱胡騎,蹂躪百姓!如今我兗州軍已將胡騎驅退,衛將軍不使人郊迎、犒勞,反諭令守將,不放入城!此無禮之甚也!是勛待執禮之人自然有禮,待無禮之人,又安得而有禮?!”

董承聽了他這番話,就不禁倒吸一口涼氣——你說啥?數千胡騎都被你們趕跑了?兗州軍竟然如此了得?!他已經聽說了兗州軍控制上東門之事,部下也來稟報,說對方極為精銳,估計咱們完全打不贏啊。所以他才強按住性子接見是勛等人,要不是是勛指著鼻子自己大罵,他還真不敢當面抽刀——可是如今羞刀難以入鞘,又該怎麽辦才好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