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齊大非偶(第2/2頁)

要是徐州歸了袁,那將來官渡還怎麽打?曹操要不是先把劉備從徐州和汝南轟出去,穩定了後方和側翼,他就真能扛住十多萬甚至數十萬袁軍的多路猛攻嗎?

有一刹那,是勛就恨不能跳起來奪路而逃——罷了罷了,老子閃人還不行嗎?我這是越幫越亂哪,一門心思只想阻止劉備拿下徐州,結果前門拒狼,後門進虎啊!曹老大,兄弟我對不起你啊!

但他最終還是並沒有當場逃離,不僅如此,自從荀諶出現以後,他不管內心如何翻江倒海,表面上仍然維持著士人的風度,正襟危坐,氣度雍容。嗯,老子沒別的長處,演戲我還是會的,這緊要關頭可得演得象了,絕不能自亂陣腳。

荀諶坐下以後,就把先前的問題又再問了一遍:“為何不能將徐州獻於我家主公呢?倒要請教宏輔先生。”是勛心說我怎麽回答?告訴你按照原本的歷史發展,你袁家遲早都要敗亡,得到整個北中國的是我主曹操?別扯了呀!他一邊在心裏忙著想理由,一邊先微笑著敷衍:“齊大非偶也。”

這個成語出自《左傳》:鄭太子忽認為鄭小齊大,門戶不當,所以不願意迎娶齊僖公之女,故出此言。荀諶問你們怎麽光想到把徐州獻給曹操、袁術之類的,就不想到獻給我主袁紹呢?我主的勢力如日中天,豈非是陶家最好的靠山麽?於是是勛就引用了這個典故,說正因為袁紹勢力太大,徐州靠上去肯定會被吞並,所以才不加考慮。

荀諶聞言笑了:“齊雖大,難道還能大過戰國末年的秦嗎?鄭雖小,難道不如戰國末年的衛嗎?宏輔先生適才以衛君附秦為說,此刻怎麽又反以齊大非偶為辭?秦有兼並天下之勢,衛國因此依附。把徐州獻給我主,本來就是依附,而非求偶啊。”

是勛心說我就隨口那麽一白扯,倒讓你一把揪住其中的錯處了,你丫腦筋果然轉得快。不過就這麽一耽擱,他倒是也大致想好了正確的說辭,於是輕輕搖頭:“衛與秦接,不得不附,如今徐州距離冀州甚遠,豈有遠附之理?”

要是後世網絡上對噴,荀諶就有可能不管是勛後來再放什麽屁,光牢牢揪住“齊大非偶”的錯誤不放,一直咬到你死。但這年月的士人還是有點兒節操的,荀諶心說你既然縮了,我也就不為己甚。反正我主勢大乃是事實,徐州除非不肯附人,否則總得先考慮我主,下一個才是曹操——你繼續胡掰吧,我逐條駁倒你就是了。

於是他繼續不急不躁地反詰:“宏輔先生誤也,我主非僅執掌冀州,如今青州亦在屬下,鄰接徐方,怎能目之以遠附呢?”

是勛也繼續搖頭:“青州之主乃是袁顯思(袁譚),非袁冀州也。”

荀諶愕然:“顯思公子為我主之子,他任青州刺史,則青州自然為我主所有……”

“今時今日,或許如此,”是勛心說成了,你丫進套了,“然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異日倘或袁冀州有所不諱,則青州為青州,冀州為冀州,未必再能一體而論之啊。”

荀諶的臉色突然沉了下來,反駁道:“顯思公子為我主嫡長子,將來自然繼承冀州,則冀、青仍為……”

是勛有些不禮貌地打斷了他的話:“若為既定守業,為何要逐之外郡?袁冀州共有三子,若非有廢長立幼之意,哪有留幼子守國,而使長子出鎮之理?倘有不諱,恐怕冀、青不但難為一體,反會兵戎相見,到那時候,請教徐州附冀為是,附青為是?!”

荀諶眉頭皺起,臉上陰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