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訂條約後黨再賣國 明大勢幼主立雄心(第2/9頁)



  “翁同和你知罪嗎?”

  翁同和沒有理他,李蓮英也覺自己這樣做有違宮廷慣例,惺惺退回一旁。這時,慈禧才開口道:

  “翁同和,你身為尚書,宮中的禮制你不會不知吧?”

  “太後,臣知罪,請太後降罪!”

  “上次本宮念你初犯只是訓斥,這次不能不加嚴懲,罰俸一月!”

  “皇阿爸,這不是翁師傅的錯,是兒臣讓他坐下講課的。”

  慈禧見光緒為翁同和說情,把臉一沉,訓斥道:

  “皇上,你身為一國之主,以威君臨天下,一言九鼎,出口就是金科玉律怎能隨便更改祖制,以後說話要三思而後行,不可妄自應許!”

  “皇阿爸,翁師傅今天病了,站著講課快二個時辰,兒臣見他實在太疲勞,才懇請他坐下,請皇阿爸訓斥兒臣。”

  慈禧見光緒敢和她頂嘴,眉頭一皺就想發火,轉臉一看翁同和一臉病容,才壓住心中的火氣,哼一聲,轉身離去。李蓮英也隨著慈禧身後哼聲離去。

  等到慈禧等人離開後,光緒委屈地哭了。翁同和急忙跪請光緒道:

  “皇上應以身體為重,讀書為本,請免哭。”

  光緒這才漸漸止住哭泣,上前拉起跪在地上翁師傅。翁同和和由於這幾日有病體弱,再加上剛才下跪時間太久,一不小心歪倒在地,連光緒也給帶倒了。翁同和艱難地坐起,扶起倒在地上的光緒,光緒趁機躺在翁同和懷中,用小手撫著翁同和下巴飄飄的長須。翁同和一動不動,任皇上撫摸,輕輕地把皇上攬住,盡情地給他溫情與慈愛。

  慈禧回到儲秀宮剛坐下,李蓮英就湊上前說道:

  “老佛爺,皇上如此年幼,可不能嬌慣,否則長大之後可就難以駕禦了。”

  慈禧點點頭沒有說話,李蓮英見慈禧贊同自己的主張,就大著膽進一步說道:

  “老佛爺,這皇上如此年幼就偏向他的老師,長大獨立執政後難免不重用翁同和,太後不可不當心,皇上可不是老佛爺的親兒子。”

  慈禧聽了,臉一變,她最忌諱別人提及此事。李蓮英這麽一說,慈禧當然不高興,冷冷他說:

  “小李子多嘴,該打。”

  慈禧雖然不喜歡別人說光緒不是她的親兒子,但李蓮英說的話也確實戳到慈禧心中的疼處,她的確害怕光緒長大像同治一樣不聽她的話,更怕光緒也與別人的感情加深而影響她和光緒之間的母子深情。過了一會兒,慈禧才緩緩地對李蓮英說道:

  “小李子,今後你多留心就是了,皇上有什麽不好的盡管告訴我。”

  “是!”李蓮英獻媚地一鞠躬。

  “我說的不只是指皇上與翁同和,更主要的是皇上和東邊。”

  “小的明白,奴才一定遵命!”

  慈禧所擔心的並不是皇上和翁同和的關系,她所擔心的是皇上和東宮慈安太後的關系,她決不允許光緒再重蹈同治的覆轍。

  停了一下,慈禧又道:“當然,光緒和醇王府人的來往也要留心。”

  “老佛爺放心,有小李子在,決不允許任何人想從太後手中奪走皇上。”

  兩人正說著,光緒從毓慶宮回來了。待光緒拜見落坐後,慈禧先問了一下功課情況,光緒都一回答,最後慈禧才提及今天訓斥他的事。

  “皇上,今天皇阿爸訓斥你,你記恨嗎?”

  “不,皇阿爸訓斥的對,皇上每說話應三思而後行,身為一國之主應一言九鼎,行事不能違背祖制。”

  慈禧滿意地點點頭,“這才對!”

  “皇阿爸,今天翁師傅確實病了,你看在孩兒的面上饒過他吧?”

  “你翁師傅病了,你應該先派人回報你皇阿爸才對,也不應自作主張,如果你這麽一改祖制,其他人也跟著學,這宮中豈不亂了套,那皇帝的天威尊貴放哪裏呢?”

  光緒聽了,也只好無奈地點點頭。

  過了一會兒,慈禧又說道:“今天看在皇上的面子上,你皇阿爸就饒過你翁師傅。不過,今後可不能違例,有什麽特殊情況應先回報皇阿爸。”

  光緒一聽饒過了翁師傅,不罰他的一月俸祿,忙跪下叩頭稱謝:

  “兒臣感謝皇阿爸!”

  慈禧忙把他拉了起來,心疼地給他彈去腿上的泥上。

  又是一個金秋季節,八月的鄉村是成熟的季節,更是一個豐收的季節。然而,八月的北京,特別是皇宮大內裏面卻感覺不到一絲一毫的豐收。相反,深居簡出的慈禧太後卻碰到了一件令她十分棘手的事,她被迫召回任兩江總督的心腹大臣李鴻章商討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