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33 返金川朵雲會傅恒 下成都老將言罷戰(第5/7頁)



  “西部和卓亂了之後,皇上已經無心在金川用兵。”嶽鐘麒沉吟著說道:“不用權衡就知道孰輕孰重。準部和卓現時局面千載難逢——皇上說,以傅恒識見,斷不會不明白這一層。所以叫我急速趕來,還是勸你放莎羅奔一馬,從速撤兵。”傅恒笑道:“嶽公,你平心想一想。這會子朵雲帶著丈夫進來給我們磕個頭,我再請他們吃頓飯,然後明天海蘭察從刮耳崖,兆惠從東路,廖化清從北路帶兵撤回成都,是不是有點兒戲呢?別說皇上沒有明發旨意,就是真正明發了,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還是要打一打的!主上聖明,我們作臣子的要真正領會,全局全盤著眼著手,才能跟上主子的廟貌籌運!”

  海蘭察認真聽著,已是明白傅恒不旨奉詔的深意,清清嗓子正要說話,兆惠已經開口:“十幾萬大軍圍困一個小小金川,耗了多少錢糧精神?槍不冒煙刀不染血,就這麽退了!天下人怎麽看我們?莎羅奔怎麽看我們?皇上回頭思量,又怎麽看我們這起子奴才?”廖化清道:“我們吃了兩次敗仗了,鼓著氣要報仇,尿泡上紮個眼兒,就這麽癟了?這麽著退兵,弟兄們要氣炸了肺!”海蘭察笑道:“吃屎沒關系,不是那個味道!說是練兵,就算演習,也得見個陣仗兒嘛!我只有一個字:‘打’!”

  “如果沒有前面慶復訥親張廣泗之敗,大軍壓境,莎羅奔來降,撤兵是順理成章的事。”傅恒籲了一口氣徐徐說道,“現在言和不打,偃旗息鼓退兵。無論如何心裏已經敗了,而且敗得一點也不堂皇正大。慢道莎羅奔,就連天下人也要小看我們這支‘天兵’。這事事關主子聲名,豈可掉以輕心?”

  嶽鐘麒嘆手支著膝,凝神聽眾人議論。“傅恒或許不肯奉詔,要打一打,也是維護朕的臉面。”是乾隆在臨別時說的話。平心而論,如果莎羅奔一勸就降,傅恒一見投降就撤兵。別說前番兩役屈死在沼澤裏的陣亡將士家眷,就是平常路人也要笑朝廷懦弱無能,“見好就收”“臉面情兒一床錦被遮著”是現成的風涼話。不但傅恒難作人,乾隆也脫不了“窩囊”二字。但嶽鐘麒的差使是體面罷戰言和撤兵。和這裏的人心滿擰。萬一開打,分寸地步兒極難把握,對金川“懷柔”方略就要泡湯,苦打成膠著相持,妨害西北大局,傅恒更是禍不可測……思量著,嶽鐘麒道:“我自己就是老行伍,有甚麽個明白諸位的心的?刮耳崖一線之天一線之路,炮轟槍打進攻艱難的。西北用兵,西南有變,壞了大局,六爺,你擔戴不起!”

  “我已經四夜無眠了。”傅恒皺眉說道:“想的就是‘分寸’二字。不打,莎羅奔根本不會服我天朝要留下禍胎。掃平金川,拖的時辰太長,朝廷拖不起,我傅恒罪可通天。必須大敗莎羅奔,再用懷柔招撫,他才會畏威服德,西南才能一勞永逸。要明白,金川不單是金川,還連著苗瑤僮傣雲貴許多族部寨子。我為宰相,不能只為自己著想,不能從小局面去計較,不能只想眼前利弊。我知道一開火,嶽老軍門的差使更難辦。本來這就是個難辦的事,難辦的人,難辦的地方啊……我們集思廣益不要畏難,想個萬全之策……來,請看木圖。侍堯從南邊過來,可以將川南、貴州的情勢就地圖解說我們聽聽。”

  李侍堯新升封疆大吏,正在立功建樹興頭上,一門心思是聽博恒調度打個大勝仗。聽傅恒這席話,不但慮及西北,也想到西南長治久安,既要“不奉詔”打一仗,又要打得恰到好處,既想到目前,又顧慮到長遠,個人聲名利弊竟是在所不計。無論哪一層想,自己萬萬沒有這份心胸謀略,也沒有這份德行,看著傅恒灰蒼蒼的頭發和倦極強自振作的眼神,心裏一酸一熱,走到木圖前取過竹鞭,指著說道:“請看,這裏是刮耳崖……”

  傅恒大營日夜密議進擊金川。金川的莎羅奔也在召集部屬商計拒敵之策。他們聚在那座破敗了的喇嘛廟裏,因為金川的六月蚊蟲太多,沒有燃點篝火,只在地下陰燃幾把艾蒿,就黑地裏聽朵雲述說了謁見乾隆和返回金川的經過情形。幾個人都在沉思默想。艾繩殷紅的焦首時明時滅,映著他們石頭一樣的身影和冷峻的面孔。大家都在等莎羅奔拿出決策。

  “為了金川全族人的存亡,我可以到傅恒大營去接受屈辱。”暗地裏看不清莎羅奔甚麽神情,他的聲音顯得沉重渾蒼,“前前後後打了七年了,總得有個結果。我要尊嚴,乾隆是大汗,他更要臉面。一味僵持下去,所有的金川人都要因為我的尊嚴而流血。埋骨……我在想,我原來就是博格達汗法統下的一個部落首領,並沒有反叛朝廷的心。兩次大戰也為保衛我的家鄉和父老,和乾隆是不能無休止地打下去的。西北出現亂局,乾隆不能兩顧,這是我們能用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利益的不再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