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驚風密雨 三六、吳應熊投靠楊起隆 小毛子嚇死王鎮邦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北京城裏,家家團圓,上香敬酒,恭送灶王爺,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可是,在京郊的潞河驛,卻有一夥人聚在那裏,他們計議的不是好事,而是叛亂;他們要帶給京城百姓的,也不是吉祥,而是災難。這夥人,就是楊起隆和鐘三郎香堂的管事們。

  半個月前,楊起隆突然轉移,從城裏的鼓樓西街周府,來到了潞河驛,一來,就封鎖路口,封鎖消息,嚴禁任何人出入。養心殿總管太監小毛子和文華殿的管事太監王鎮邦,也被他帶來了。經過幾個晝夜的密議,起事的計劃,已經大體上定了下來,小毛子參加了這些密會。掌握了全部情況,急於趕回宮報信,卻又無法脫身。再說,起事的時間究竟在那一天呢?他想再探出個實底來,所以才沒有冒然行動。

  這天晚上秘密會議,是關鍵的、也是起事前最後的一次大聚會。潞河驛二進院的正堂裏,明燭高燒,酒香四溢。楊起隆坐在正中,各省的堂主和謀士、將軍提督、都統環列四周。酒過三巡,楊起隆紅光滿面,興奮地立起身來,“諸位,告訴大家一個喜信兒。吳三桂已經動手了!耿精忠也將福建巡撫範承謨拿了,尚之信還扣押了他的父親尚可喜,與廣東廣西巡撫聯名討清。此刻,湘江以南已不再是清朝的天下了!”

  宴席上的人立時轟動起來,有的交頭接耳小聲議論,有的快活地大說大笑,也有的端著酒杯沉思,有的只是抿著嘴兒笑,氣氛十分熱烈活躍。

  “我們決定起事”,楊起隆莊嚴地宣布,“有幾件事還要和大家商議一下,請軍師李先生講講。”

  李柱原與楊起隆挨身坐著,這時慢慢起身,環顧一眼眾人;“諸位,我們就要樹旗起事了,“國號”仍為大明,年號——廣德。明年的正月初一,即為大明廣德元年。奉先皇崇禎昭烈皇帝三太子朱慈炯為主。”

  人群中一陣竊竊私語。外省來的堂主,只知有個朱三太子,卻從未見過面,李柱心中明白,向楊起隆一指:“諸位請看,正中高座的楊起隆,就是先皇的三太子。自從甲申之變,闖賊攻下北京,先皇殉節之後,為韜晦之計,三太子改名楊起隆,算來,已經三十來年了。太子周遊全國:為匡復大明,殫精竭智,嘔心瀝血。現在終於要起事了,所以,從即日起,應該正名。”

  眾人轟然而起,向楊起隆參拜,楊起隆端坐受禮,洋洋自得。他揮手令眾人歸座,又示意李柱繼續講下去。

  “起事時,以舉火為號——由內廷,大佛寺、妙應寺、文大祥詞,孔廟、景山東、鼓樓,鐘樓、李卓吾墓、大鐘寺、臥佛寺、爛面胡同和鎮崗塔計十三處,於半夜子時放炮點火,全城齊動,攻打紫禁城。”

  “為便於識別,我們做了兩萬頂紅帽子。太監中香堂會眾頭目五十六人,已經提前發下。有他們做內應,我們定會一舉攻入皇宮,奪下執掌乾坤的中樞。現在要議的是,什麽時候動手合適。請各位堂主、將軍暢敘己見,以供三太子抉擇。”

  一個留著小胡子的山東香堂堂主,站起身來,大聲喊道:“嘿,這有什麽好商量的,說幹就幹,馬上動手!”

  小毛子早聽得心驚肉跳,消息送不出去,如果匪徒馬上動手,大內豈不又要遭殃?不行,得拖住他們。他略一沉思,便站起身來,先向楊起隆躬手施禮,又團團圓圓地作了一個大揖,站在當中說開了:“三太子,軍師和各位堂主,聽我一言,要說這起事的時間嘛。今日最好,小年下,多吉利呀!”

  楊起隆笑著插了一句:“好是好,就怕來不及。”

  “是這話,可要是錯過了今天,就得另選一個吉利的日子。三太子已經等了三十多年了,不能匆匆忙忙,要是犯了日子,就不好了。”他一邊說,一邊扳著指頭盤算著:“明個二十四,二十四掃房子——烏煙瘴氣的,不好。嗯,二十五,磨豆腐,幹轉圈子,不出路,也不好。二十六,去割肉,血淋淋的,不行。二十六,殺灶雞,本來不錯,可是金雞叫明,正應了個明字,殺了就叫不成了。二十八,把面發,嘿,瞧著挺大的個,一捏一個死疙瘩,那能行。二十九,灌黃酒,哎——這日子好,酒助英雄膽,放開手腳幹。太子,我看二十九就行。”

  楊起隆聽他把日子越推越往後,心中有些起疑臉色也難看了。李柱城府極深,他也懷疑小毛子,但卻不露聲色,他心想,看來,公開商議起事的時間,並不妥當,好在兵不厭詐,隨便定個日子哄哄這小子,要提前,還不是一句話嗎。想到這兒,他走上前來,拍拍小毛子的肩頭說:“好小子,有板有眼,左一套右一套的,不含糊。我看,既然是推遲了,不妨再往後放兩天。大年初一,京城皇宮都在慶賀的時候,咱們來個出其不意,突然行事,清水煮餃子,叫他康老三吃個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