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吳哥

人類是天生的幾何學家。即便當他用曲線進行表達之際,正如他在東亞波浪起伏的屋頂上、在婆羅浮屠行雲流水的雕刻上所做的那樣,畫下的線條也都遵循著不為自然所知的數學法則;當他埋首於矩陣的時候,他在堂而皇之地顛覆著自然。吳哥或許是呈現當今世人面前的人造長方形建築中最偉大的篇章。話不能說得太絕對,因為據稱還有規模更大、更加宏偉壯觀的同樣風格的傑作藏身隱匿於柬埔寨北部的叢林中;待到這位睡美人經由某位將其解放出來的考古學家妙手一揭,吳哥可能不得不退居次位。然而,在當今世上可見的範圍內,吳哥尚未有能與之匹敵的對手。

位於爪哇中部的婆羅浮屠的佛教窣堵波,有如賦形於石的抒情詩歌,流轉回蕩在山丘之巔,為其配以音樂伴奏的,一側是嶙峋參差的山巒,另一側是廣闊的綠色稻田。至於吳哥,則並非管弦樂隊那般相互配合,而是豐碑式的恢宏不朽。它如同史詩一般,像《奧德賽》,像《失樂園》,以宏偉的結構和精美的細節造就了磅礴氣勢。吳哥,這一造型上呈現為各種長方形狀的史詩巨制,降生於柬埔寨叢林之上。規模最大的長方形構造為一對人工湖,東池和西池,不盡然對稱,但相互形成平衡。其次是方方正正的吳哥王城——一座廣闊的四方院,當中有兩條軸路和四個城門,平面結構和羅馬營或者北京的紫禁城如出一轍。規模位居第三、同時也是非凡設計的代表之作的,乃是主寺廟吳哥窟。整體建築群如此氣勢磅礴浩浩蕩蕩,即便坐車也要花上三天半時間才能完成初步勘察。有一間寺廟——巴肯寺——位於一座小山的頂端,踞守在從吳哥窟通往吳哥王城的道路上方,可以鳥瞰吳哥窟層層台基和高聳的尖塔。但若欲將布局全貌盡收眼底,就只能在飛機上觀察,並且只有在團團包圍住廢墟的次生林被清理幹凈以後才行。毫無疑問,當初如日中天之際,這些建築宛若小島,星羅棋布於勤加修剪的綠地海洋上。難以想象,怎麽會有城市規劃師能夠在既沒有乘坐飛機盤旋在勘察員們頭頂上,也無法用無線電向他們下達指令的情況下,便開展如此浩大的設計工程。

假如今天的遊客想要從地面來體驗吳哥的規模,他可以開車到西池的西南角來。一片開闊的湖水展現在他眼前,湖水在轉瞬即黯的暮光中變成乳白色;不過,如果他察看地圖,便會發現這片水域只是原有湖泊的一部分而已。矩形最東端有四分之三的湖泊早就已經淤塞,並且再度還耕於田了。東池如今則已經完全幹涸,人開車過去,根本不會注意到自己其實是穿行在湖床上。而在這一頭,皇家浴池堪稱水光瀲灩的矩形建築代表,這個人工湖換成任何其他背景來襯托,也都顯得浩瀚無邊;經典之作還有龍蟠水池,連帶四個附屬的貯水池分布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即便凡爾賽宮的噴泉被魔毯一卷運到這裏,恐怕也會相形見絀。

然而,這些水光瀲灩的長方形構造並非吳哥建築標準式樣之上最司空見慣的變奏。在多數古跡遺址中,水面部分僅限於呈長方形外圍的護城河;內部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地面區域可供自成一體、規模龐大的磚石建築安營紮寨。有些古跡的石造建築全都位於地面高度,其特色在於巨大的軸向通道,透過通道凝神遠望,仿佛是策馬橫貫森林時俯瞰眾生(這一幻象在尚未清除樹木侵襲的廢墟中更是強化了視覺效果)。在其他古跡之處,石造建築在長方形的台基上層層疊高,直入雲霄,形成的尖頂如同寶塔糖的梅花形——四個在對角上,最高的在中間。這些人造四方山巒之中,冠壓群芳的便是吳哥窟。如果巴別塔當初得以完工,想必就會以如此面貌屹立於世人面前。

隨著你踏上壯觀的西側石橋,跨過吳哥窟的護城河,建築結構的規模氣勢就逐漸開始向你咄咄逼來。等你穿過四方院外圍的西門,踏上穿行園區直通塔廟的人行道,所見的建築設計氣度之恢宏,足令你斂聲屏息。可不存在什麽虎頭蛇尾的情況。當你進入吳哥窟主體,接連攀登三層台面,直至你的視線和安坐在中心塔尖四緣的神像齊平為止,你每邁出一步,驚嘆和喜悅之情就與之俱增。簡單精準的技藝成就了經典之質。柬埔寨土地上這一12世紀的建築傑作應和了來自印度的靈感,但是高棉的藝術家已經將借鑒引入的理念轉化成了自己的原創。在明媚藍天的烘托下,人類以其天資出神入化地從石頭中創造出的近乎完美的形式躍然而現,連石頭自身也泛起暖暖的紫色光澤。人可以長棲此地以寄余生,終日飽覽無限美景。吳哥果真全都是在單單一位國王的統治時期內建成的嗎?他們說,中世紀柬埔寨的每位國王都有志於為自己建造一座吳哥,就像古王國時代每位埃及法老都力求為自己建造一座金字塔。我還未曾親眼目睹吉薩的金字塔,對於一名英國人來說,從今以後埃及或許是禁地(1),但我並不覺意難平。朝看吳哥夕可死矣。如我一般三生有幸,在一趟旅行的路途中,看到吳哥又看到婆羅浮屠,那麽你就將先行體驗到了樂福直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