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工 業(第2/2頁)

民間用器,間由官造者惟鐵。《舊書·職官志》:少府掌冶署。西北諸州,禁人無置鐵冶及采鐵。若器用所須,具名移於所由,官供之。蓋防鐵出境外,為蕃戎所得。《新志》雲:邊州不置鐵冶,器用所須皆官供。所謂邊州,亦即指西北諸州言之也。《新志》又雲:諸監掌鑄兵農之器,給軍士、屯田居民,其所供亦至狹耳。民間用器,有特精者,觀《地理志》所載諸州土貢,可見其略。又兩書《韋堅傳》:皆載堅穿廣運潭成,豫取洛、汴、宋、山東小斛舟三百貯之潭。舟署某郡,以所產暴陳其上。其所陳,亦必各郡名產,特不皆人工所成耳。《新書·於 傳》:初襄有髹器,天下以為法。至 驕蹇,故方帥不法者號襄樣節度。此則一方名產,無意中留名於後世者也。凡物之持以交易者,必求其價廉易售。如是則成本輕,物必不能皆堅善。《通鑒》則天聖歷元年(698年),默啜移書數朝廷曰:“金銀器皆行濫,非真物。”胡《注》曰:“市列為行。市列造金銀器販賣,率淆他物以求贏,俗謂之行作。濫,惡也。開元八年(720年),頒租庸調法於天下,好不過精,惡不至濫。濫者,惡之極者也。”案《唐律·器用絹布行濫條》雲:“諸造器用之物及絹布之屬,有行濫短狹而賣者,各杖六十。”《疏議》雲:“行濫,謂器用之物不牢、不真。短狹,謂絹匹不充四十尺,布端不滿五十尺,幅闊不充一尺八寸之屬。”行濫似專指器物。然《舊書·食貨志》載開元八年(720年)敕雲:“頃者以庸調無憑,好惡須準,故遣作樣,以頒諸州,令其好不得過精,惡不得至濫。任土作貢,防源斯在。而諸州送物,作巧生端。苟欲副於斤兩,遂則加其丈尺,至有五丈為匹者。理甚不然。闊一尺八寸,長四丈,同文共軌,其事久行。立樣之時,亦載此數。若求兩而加尺,甚暮四而朝三。宜令所司簡閱,有逾於比年常例,丈尺過多,奏聞。”則行濫固兼絹布言之也。今語猶稱物之美者曰自貨,惡者曰行貨。蓋自用之物,必求精良,出之市列者,則不能然耳。此固市儈之惡習,交易盛而欺詐隨之,然觀行作之成為專名,亦可見自為而用之者日少,而求之於市者益多,亦生計演進必然之勢也。

都會之地,實為工巧所集。《舊書·杜元穎傳》,言其出鎮蜀州,昭湣即位,童心多辟,元穎求蜀中珍異玩好之具,貢奉相繼,以固恩寵。以故箕斂刻削,工作無虛日。大和三年(829年),南詔蠻攻陷戎、巂等州,徑犯成都。兵及城下,一無備擬,方率左右固衙城而已。蠻兵大掠蜀城玉帛、子女、工巧之具而去。蠻兵之所掠,蓋正元穎之所求?裒斂於民以奉敵,傷矣。然放大眼光觀之,偏隅之工藝,必因此而有進,亦文明傳播之一道也。

何稠以綠瓷為琉璃,則其先必已有瓷。案瓷字始見於《字林》,則晉世已有之。然其制至唐而始工,亦且益多。豫章所產,韋堅即以之陳列。邢州亦以磁為貢,見《新書·地理志》。陸羽《茶經》,第各地之瓷,以越州為上,洪州為下。豈其時與韋堅異,各地物產,亦有進退邪?

《通鑒》:代宗大歷十三年(778年),召李泌入見。語以元載事。因言路嗣恭初平嶺南,獻琉璃盤徑九寸,朕以為至寶,及破載家,得嗣恭所遺載琉璃盤徑尺。胡三省曰:“程大昌曰:《漢西域傳》:罽賓國有琥珀、流離。師古《注》曰:《魏略》雲:大秦國出赤、白、黑、黃、青、綠、縹、紺、紅、紫十種流離。此蓋自然之物,采澤光潤,逾於眾玉。今俗所用,皆消冶石汁,加以眾藥,灌而為之。虛脆不耐,實非真物。案流離,今書附玉旁為琉璃字。師古之記是矣,亦未得其詳也。《穆天子傳》:天子東征,有采石之山,凡好石之器於是出。升山取采石,鑄以成器。《注》雲:采石,文采之石也。則鑄石為器,古有之矣。顏氏謂為自然之物,恐不詳也。《北史·大月氏傳》:魏太武時,月氏人商販京師,自雲能鑄石為五色琉璃。於是采礦於山中,即京師鑄之。既成,光澤乃美於西方來者。自是琉璃遂賤。用此言推之,則雖西域琉璃,亦用石鑄,無自然生成者。兼外國奇產,中國未始無之,獨不聞有所謂真琉璃也。然中國所鑄,有與西域異者。鑄之中國,色甚光鮮,而質則輕脆。沃以熱酒,隨手破裂。其來自海舶者,制差鈍樸,而色亦微暗。其可異者,雖百沸湯注之,與磁、銀無異,了不復動,是名蕃琉璃也。蕃琉璃之異於中國,其別如此,未嘗聞以石琢之也。余謂路嗣恭所獻者,蓋師古所謂大秦琉璃,自然之物。否則代宗何以謂之至寶哉?程大昌考之不詳耳。”愚案《穆天子傳》偽書不足信,然正可考見魏晉後西域情形。程大昌之說蓋是?代宗所以貴之者,實緣鑄造之術,雖經月氏商人傳入,其後又復失傳,即能為之,其質亦不如西域耳。《新書·五行志》雲:“唐末,京都婦人梳發,以兩鬢抱面,狀如椎髻,時謂之拋家髻。又世俗尚以琉璃為釵釧,近服妖也。拋家琉璃,皆播遷之兆。”足見唐末,俗尚甚貴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