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唐初武功(六)(第3/4頁)

占婆之南,新興之國為真臘。《唐書》雲:其王刹利伊金那,貞觀初,並扶南,有其地。而《扶南傳》雲:治特牧城,俄為真臘所並,益南徙那弗那城,武德、貞觀時再入朝,則其國仍存。案《隋書》即雲扶南為真臘所並,見第六章第五節。而至唐世仍存者,蓋其國之地,日為真臘所侵削,國都數經移徙,每移都一次,史輒雲為真臘所並,實則所並者非其全境,而其統緒亦迄未嘗絕也。《舊書·地理志》雲:籠州,貞觀十二年(638年)招慰生蠻置。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扶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扶州。今廣西扶南縣。扶南國,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島中,去日南郡約七千裏,在林邑國西三千裏。其王,貞觀中遣使朝貢。故籠州招置之,遙取其名,非正扶南國也。然則是時之扶南,已播遷至海島中矣。婆利為扶南別名,已見《兩晉南北朝史》第十六章第四節。《唐書》:訶陵東距婆利,訶陵為今爪哇,婆利,近人擬諸爪哇東之Bali島,則扶南之播遷入海,由來已舊。豈亦如越滅於楚,其子孫分王於江南海上歟?真臘西北有僧高、武令、迦乍、鳩密,後亦為所並。《唐書》雲:貞觀十二年,僧高、武令、迦乍、鳩密四國使者朝貢。僧高直水真臘西北。其後鳩密又與富那王等遣使來貢。僧高等國,永徽後為真臘所並。僧高而外,諸國所在,多不甚明晰。見並者共有幾國,亦難質言。子京文字,往往鶻突如此。此等皆小國,既偕來,相去當不甚遠,其見並,或亦不相先後也。西北有參半,北有道明,亦為之屬。而其本國,自神龍後分為二半:北多山阜,號陸真臘半,南際海,饒陂澤,號水真臘半焉。半字當系譯語。

此外海南諸國,見於史者,環王西有甘畢,南有殊禁,泛交趾海三月乃至。西南有盤盤。馮承鈞雲,應在湄南江下流。盤盤北有墮和羅,異譯亦曰投和,《唐書》誤析為二。亦馮承鈞說。又雲:即《義凈求法傳》之杜和缽底,在湄南江流域。有二屬國:曰曇陵,曰陀洹。曇陵在海洲中。盤盤東南有哥羅。一曰個羅,亦曰哥羅富沙羅。馮承鈞曰:一作迦羅舍弗,一作哥羅舍分,又有哥古羅、古羅、古邏諸譯,即大食人之Kalali,馬來人之Kera,今馬來半島之Kra是也。哥羅東南有拘蔞密,西北距文單。文單,即陸真臘。其西為赤土。今暹羅境。赤土南有丹丹,《唐書》雲:婆利,直環王東南,自交州泛海,歷赤土、丹丹諸國乃至;則丹丹應在赤土之南。西南入海得婆羅。益南為羅越,隔海與佛逝相望。見賈耽《入四夷路》。其西南哥谷羅,馮承鈞雲:在馬來半島西岸。商賈往來所湊集,歲乘舶至廣州,州必以聞。佛逝者,室利佛逝之簡稱,今蘇門答臘。又其南為訶陵,訶陵南有多摩萇,西有墮婆登,則皆當在今爪哇也。

諸國在武德、貞觀、永徽中,多通朝貢,後亦時來,其文化多受諸印度。惟盤盤兼有佛、道士祠;官,在外曰那延,猶中國刺史也;投和,官有朝請、將軍、功曹、主簿、贊理、贊府,分領國事。分州、郡、縣三等。州有參軍,郡有金威將軍,縣有城、有局,長官得選僚屬自助;猶是中國之遺制。訶陵旁小國二十八,莫不臣服,實為海南盛國。《唐書》傳其軼事曰:上元間,國人推女子為王,號悉莫。威令整肅,道不舉遺。大食君聞之,賫金一囊置其郊。行者輒避。如是三載。太子過,以足躪金。悉莫怒,將斬之。群臣固請。悉莫曰:“而罪實本於足,可斷趾。”群臣復為請。乃斬趾以徇。大食聞而畏之,不敢加兵。觀此傳說,隱見大食賈胡,在南海中卓有勢力。訶陵有文字,知星歷,儻亦受諸大食者歟?

印度與中國,久有往還,然皆商賈及傳法求法之僧人。《梁書》雖載其王屈多於天監初遣使來獻,見《兩晉南北朝史》第十六章第四節。其究為賈胡,抑真信使,猶未可知也。至唐世,乃確有國交焉。《唐書·中天竺傳》曰:隋煬帝時,遣裴矩通西域諸國,獨天竺、拂菻不至為恨。武德中,國大亂。王屍羅逸多勒兵戰,無前。四天竺皆臣之。會唐浮屠玄奘至其國。屍羅逸多召見,曰:“而國有聖人出,作《秦王破陳樂》,試為我言其人。”玄奘粗言:“太宗神武,平禍亂,四夷賓伏狀。”王喜,曰:“我當東面朝之。”貞觀十五年(641年),自稱摩伽陀王,遣使者上書。帝命雲騎尉梁懷璥持節慰撫。屍羅逸多驚問國人:“自古亦有摩訶震旦使者至吾國乎?”皆曰:“無有。”乃出迎。膜拜受詔書,戴之頂。復遣使者隨入朝。詔衛尉丞李義表報之。屍羅逸多復獻火珠郁金菩提樹。二十二年(648年),遣右衛率府長史王玄策使其國,以蔣師仁為副。未至,屍羅逸多死,國亂,其臣那伏帝阿羅那順自立。《舊書·太宗紀》:貞觀二十二年五月,右衛長史王玄策擊帝那伏帝國,大破之。獲其王阿羅那順。《通鑒》雲:擊帝那伏帝王阿羅那順,大破之。新舊《書·天竺傳》皆但作那伏帝。發兵拒玄策。時從騎才數十,戰,不勝,皆沒。遂剽諸國貢物,玄策挺身奔吐蕃西鄙,檄召鄰國兵。吐蕃以兵千人來,泥婆羅以七千騎來。《舊書》雲:玄策走至吐蕃,發精銳千二百人,並泥婆羅國七千余騎以從。玄策部分進戰荼镈和羅城。三日,破之。阿羅那順委國走。合散兵復陳。師仁擒之。余眾奉王息阻乾陀衛江。師仁擊之,大潰。獲其妃、王子,虜男女萬二千人,雜畜三萬,降城邑五百八十。東天竺王屍鳩摩送牛馬三萬饋軍,及弓刀寶纓絡。迦沒路國獻異物。拜上地圖,請老子像。《舊書》雲:因請老子像及《道德經》。玄策執阿羅那順獻闕下。《舊書·本紀》雲:吐蕃贊普擊破中天竺國,遣使獻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