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及頓河哥薩克極簡史

1. 蒙古滅基輔羅斯各邦,東正教遺民不堪奴役者逃於頓河,自稱自由人[5],蔑之者呼為逃奴。

2. 蒙古勢衰,天主教立陶宛、東正教莫斯科二大公國爭相拓地。頓河哥薩克為立陶宛大公國馬前卒,取烏克蘭所向有功,大公許以內部自治,此系頓河哥薩克傳奇中之黃金時代。

3. 立陶宛與波蘭聯邦,奉烏克蘭於波蘭,波蘭承認頓河哥薩克歷史權利,然漸次推進天主教同化主義,降烏克蘭農戶為穡夫,人心思亂。

4. 頓河哥薩克奉赫米爾尼茨基為首,迎俄逐波,引虎吞狼,兵戈百年,開波蘭亡國之漸。

5. 俄羅斯厲行穡夫制,消解內部自治,黑特曼[6]奧列克故伎重施,迎瑞逐俄,波爾塔瓦之敗適足以成俄霸業。

6. 葉卡捷琳娜分波蘭,廢東烏克蘭為小俄羅斯各行省,頓河哥薩克以全民軍役仍享階級特權,然內部自治一切建制盡廢,無復有黑特曼。波屬西烏克蘭歸奧地利,由波蘭貴族自治,烏克蘭農人無權,稱加利西亞。

7. 19世紀末,加利西亞烏克蘭人以奧地利文網[7]寬,得發展民族語文。東烏克蘭多俄化。

8. 帝俄解體,烏克蘭左派各黨組織拉達[8],自立烏克蘭人民共和國,都基輔。

9. 布爾什維克逐克倫斯基,頓河哥薩克奉卡列金為首獨立,志願軍(鄧尼金白軍、士官生)走歸之。

10. 布爾什維克立烏克蘭社會主義共和國於哈爾科夫(東部),攻取基輔,拉達乞援於德,卡列金自盡,志願軍走庫班。

11. 德軍盡取烏克蘭,拉達還都基輔,立《布列斯特和約》,許烏克蘭、頓河哥薩克獨立。

12. 德軍支持烏克蘭右翼軍人政變,解散拉達,復黑特曼制度。頓河哥薩克立克拉斯諾夫繼卡列金。

13. 德國投降,兩政府失外援。烏克蘭左派各黨奉彼得留拉為首,以民軍圍基輔,黑特曼出亡。志願軍攻取頓河。

14. 志願軍宣布恢復統一不可分割之俄羅斯國家,攻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取基輔。彼得留拉走加利西亞。

15. 奧地利投降,波蘭復國。加利西亞烏克蘭人自立西烏克蘭共和國,與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合師東進。

16. 兩烏克蘭共和國與布爾什維克建立左派統一戰線,合攻志願軍,鄧尼金走克裏米亞。

17. 布爾什維克攻烏克蘭,取基輔。彼得留拉乞援於波蘭。

18. 波蘭取基輔,宣布烏克蘭自古為波蘭領土。

19. 波軍敗績,紅軍取基輔,攻華沙,敗績,以《裏加條約》分烏克蘭,西烏克蘭歸波,東烏克蘭歸蘇。彼得留拉走死巴黎。布爾什維克承認烏克蘭為民族,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不承認頓河哥薩克為民族,定為(一貫鎮壓革命的敵對)階級,消滅其歷史名號、歷史特權及一切居留區。

20. 斯大林、希特勒分波蘭,合東西烏克蘭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

21. 斯大林割羅馬尼亞河外比、北二郡[9],中部為摩爾多瓦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南北並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

22. 斯大林割捷克斯洛伐克喀爾巴阡區,並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

23. 赫魯曉夫割克裏米亞,並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

24. 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

25. 克裏米亞脫離烏克蘭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