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三分歸隋 十五 吳明徹收復淮南(第2/3頁)

也就是說,陳宣帝要想長治久安,就得打破一味和平的外交政策,在軍事上采取以攻為守的方針,要麽聯齊伐周,要麽聯周伐齊,把防線向北推移。而北伐,也正好可以將南方人控制的土豪軍隊投入使用,從而達到擴大生存空間、緩解內部族群矛盾的目的。

究竟是伐齊還是伐周,陳國的態度對處於膠著狀態的齊周之爭是個十分關鍵的砝碼。陳宣帝於太建三年(公元571年)遣使北齊,要求聯齊伐周,卻吃了個閉門羹。高緯目光短淺,不思進取,不敢主動進攻北周。而北周則於太建四年派遣杜杲再次出使陳國,提出周、陳合縱攻齊的建議,陳宣帝輕易地就被說動了。

太建五年,陳宣帝決計討伐北齊,出身淮南秦郡(今江蘇六合)的將軍吳明徹的支持最為堅決。尚書左仆射徐陵說:“吳明徹家在淮南,了解當地風俗;當今朝中,若論將才,也無人能出其右。”陳宣帝便以吳明徹都督征討諸軍事,都官尚書裴忌為副將,領兵十萬,從建康出發,進攻秦郡,另外由都督黃法氍從西線進攻歷陽(今安徽和縣)。

北上的陳軍勢如破竹,在大峴(今安徽含山東北)大破齊軍,拔除了北齊在水中設立的木柵,包圍了秦郡、歷陽等城。

北齊派大將尉破胡、長孫洪略、王琳率軍馳援秦郡,在城外布下方陣,精心挑選了一隊身高體壯的大力士作為前鋒,又派出一名箭術高超的西域胡人在陣前,弦無虛發,架勢十分嚇人。吳明徹對手下勇將蕭摩訶道:“如若幹掉那個胡人,就可滅了齊軍的士氣,比得上關雲長斬顏良之勇啊!”

蕭摩訶答道:“只要把此人的衣著打扮告訴我,我立刻就去取他的性命!”

吳明徹大為振奮,命人把胡人的外表向蕭摩訶一一說明,並親自斟酒一杯,慰勞蕭摩訶。蕭摩訶接過酒杯,一飲而盡,飛身上馬向齊軍方陣沖來。

齊軍的胡人見狀,也不示弱。他挺身出陣,彎弓搭箭,正要發射,早被蕭摩訶遠遠地看個真切。蕭摩訶從腰間掏出一根小矛,揮手一投,正中胡人的額頭,胡人應聲倒地。(《三國演義》中的“溫酒斬華雄”並非歷史,其形式很可能就是由蕭摩訶“飲酒擊胡人”的故事改編而來)齊軍陣中的大力士出戰,也被蕭摩訶斬殺,北齊援軍頓時潰敗,長孫洪略戰死,尉破胡逃走。王琳單騎脫身,退到彭城,又被北齊派到壽陽,抵抗陳軍的進攻。

然而淮南的北齊各城已無戰心,黃法氍急攻拿下歷陽,盡殺守城士兵,江北重鎮合肥、高塘、秦郡望風而降,淮水流域的蘄城(今安徽宿州南)、譙郡(今安徽蒙城)、仁州(今安徽固鎮一帶)也相繼被攻克。到了這一年的八月,淮南、江北的大部分城池都已向陳軍投降,吳明徹乘勝攻下淮南最後一座重鎮壽陽的外城,王琳率齊軍退守壽陽的兩座內城——相國城和金城。

吳明徹圍攻壽陽,用的是南朝軍隊慣用的招術,在淝水上修築堤壩,引水灌城。城中水位高漲,守兵身體浮腫,病死的人數越來越多。

眼看壽陽將陷,北齊派出的援軍也趕到了,行台右仆射皮景和率領大軍距壽陽三十裏安營紮寨,令陳軍諸將一陣恐慌,都擔心前有堅城,後有救兵,難以對付。

吳明徹笑道:“兵貴神速,齊軍援兵卻裹足不前,肯定是懼怕我軍勇猛,不敢接戰。我軍專心攻城即可。”

吳明徹親自披掛上陣,指揮大軍四面猛攻,一舉攻入壽陽,生擒王琳等齊將。皮景和果然如吳明徹所料,不但不進攻,反而丟棄駝馬輜重北逃,陳軍又大賺了一筆。

北齊在淮南統治二十多年,賦稅徭役遠比南朝要重,早已失去了百姓的支持,此戰陳軍遇到的阻力非常小。惟獨梁國的舊將王琳輕財愛士,頗得軍心,被俘後,吳明徹軍中有許多王琳的舊部,見了他都戰戰兢兢不敢擡頭,爭相為他求情。吳明徹本來想押他去建康,又擔心夜長夢多,生出變故,還是派人將他追殺了。

至此,陳軍攻克北齊數十城,盡占淮、泗之地,收復了淮南的南朝故土。消息傳到鄴城,高緯正與穆提婆、韓鳳等人玩握槊遊戲,聞言憂心忡忡。穆提婆擺手道:“壽陽等地本來就是南朝的地盤,就讓他們拿去好了。即使國家把黃河以南全都丟了,大不了也還是個龜茲國(西域小國)嘛。人生如寄,正當及時行樂,發什麽愁呢?”左右大臣也在一旁應和,高緯隨即轉憂為喜,繼續開懷暢飲,歡歌笑語起來。

穆提婆、韓鳳等一幫受寵的弄臣更加肆無忌憚打壓異己,幾天後,便誣稱侍中崔季舒、張雕虎等漢人大臣利用壽陽失陷的機會圖謀造反,慫恿高緯誅殺了崔季舒等人。那個曾與穆提婆聯合讒害忠臣的瞎子祖珽,也因為與陸令萱、穆提婆發生沖突,被打發到外地做刺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