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明主昏君 二十 蕭衍代齊

南朝自蕭道成以後,蘭陵蕭氏的人士就層出不窮。一群老蕭、大蕭、小蕭,雖說是同宗,卻又有親疏遠近,簡直要把頭腦都給“蕭”暈。我們有必要在此補敘一下蕭懿、蕭衍兄弟的背景資料。

蕭懿兄弟十人,他們的父親蕭順之我們已經提過,官至丹陽尹,死後被追贈鎮北將軍。蕭順之是蕭道成的族弟,再說得明白點,他們二人的高祖父是同一位,即西晉末年南遷的蕭整。

所以按照家譜輩分這麽一排,齊武帝蕭賾、齊明帝蕭鸞和蕭懿、蕭衍等人都是同輩的兄弟。兄弟是兄弟,可不見得就一家親,畢竟隔了那麽多代。蕭鸞對他堂兄弟的後代如此殘酷無情,蕭懿這樣的遠親又豈能信得過?

蕭寶卷的心裏就是那麽嘀咕的,他身邊的茹法珍等人也是這麽嘮叨的。不過,這次他們可都看走眼了。

蕭懿是個“忠臣”,甚至忠得有點迂腐,他的三弟雍州刺史蕭衍才是齊國內部真正的威脅。

蕭衍這個人,我們以後會慢慢提到,幾乎是個全才。他年輕時與沈約、謝朓、王融等八人是蕭子良的座上賓,文學造詣頗高。不僅如此,他的政治敏感性也比很多人都強,蕭寶卷剛做上皇帝,他就看出這家夥的江山不會久長。得到雍州,駐守襄陽,他是如魚得水,暗中與自己的錄事參軍張弘策招攬人才,修整軍備,等待時機。當時蕭懿剛從益州刺史的位子上卸任,行郢州事,蕭衍就派張弘策去郢州,勸說兄長與他合作,以雍、郢兩州之兵與朝廷對抗,成就大事。蕭懿不聽,滿腦子想的只是如何輔佐蕭寶卷。

這樣的人在亂世裏是混不下去的。蕭懿消滅崔慧景後,蕭衍派親信為他提供兩個選擇:一、勒兵入宮,行伊尹、霍光之事,立萬世之功;二、回到歷陽,擁兵自重,威振內外,至少朝廷無法隨便動他。蕭懿兩個選擇都不接受,乖乖地遵從蕭寶卷的詔令,在建康任職。

半年之後,蕭寶卷就命人送藥酒到蕭懿的任上,賜他歸西。即便是死前的一刻,蕭懿都還有機會逃跑——他的部下長史徐曜甫事先得到風聲,在江邊把船只準備妥當,勸他去襄陽找蕭衍。可是蕭懿立志做齊臣,只說:“自古皆有死,豈有叛走的尚書令?”仰藥之前,他還讓蕭寶卷的手下捎去自己的臨終遺言:“我死不足惜,家弟在雍州,必會興兵報仇,深為朝廷擔憂!”

蕭寶卷除掉蕭懿後,又命人到處搜捕蕭懿的七個弟弟(二弟蕭敷、四弟蕭暢早死,此時在世的七人以蕭衍為長),結果只捕殺了五弟蕭融,其他的幾個不是預先就投奔了蕭衍,就是藏匿在民間,無法找到。

遠在襄陽的蕭衍一得到蕭懿的死訊,就連夜召集親信張弘策、呂僧珍等人,對他們說:“當今主上暴虐,其罪遠勝紂王,我們正當齊心協力,把他消滅!”早已準備充分的蕭衍,在襄陽迅速集結了一萬多兵士,上千匹戰馬,艦船三千艘;並派人到江陵通報守備荊州的西中郎長史蕭穎胄,相約推荊州刺史、南康王蕭寶融為主,合兵攻取建康。

蕭寶卷獲知蕭衍的動向,即命輔國將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劉山陽率軍三千到江陵與蕭穎胄會合,襲擊雍州。

兩頭的消息幾乎同時到達江陵。蕭穎胄的荊州兵一向最怕北面的襄陽兵,心想兵戎相見肯定不是對手,就算運氣好打贏了,蕭懿的例子還擺在那兒呢。權衡利弊,他決定明裏支持朝廷,暗裏倒向蕭衍,在江陵城內設下伏兵,劉山陽一進城門,就將其斬殺,遣使向蕭衍獻上首級。然後,蕭穎胄發布檄文,列數蕭寶卷及其寵臣的罪行,分兵進取湘州、夏口。上庸太守韋叡、華山(今湖北宜城)太守康絢、梁州南秦州刺史柳惔等都率眾響應蕭衍。

永元三年(公元501年),蕭衍在襄陽正式起兵,擁立遠在江陵的蕭寶融為帝,改元中興。蕭寶卷的這位十四歲的弟弟,就是南齊的最後一任皇帝——齊和帝。

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在夏口會合後,直逼郢州(今湖北武昌)。蕭寶卷派出軍主吳子陽、陳虎牙率十三路軍隊前去援救,屯兵巴口(今湖北東部),兩軍處於對峙狀態。蕭穎胄方面認為攻取郢州的戰機已失,不如向北魏求援。蕭衍答復說:“漢口地處幾州要沖,我們不必全力進攻郢州,只需扼守此地,打擊東面派來的援軍,待到郢州城中糧草耗盡,自會投降。屆時我軍順江而下,大勢可定!”

蕭衍的這招“圍城打援”果然奏效,吳子陽的軍隊走到郢州的東面的加湖(今湖北黃陂東南),就再也走不了了。城內城外雖只三十裏路,可就是被起義軍分割包圍,無奈各自為戰。起義軍乘著秋水暴漲,以水軍突襲加湖,大獲全勝。鎮守的郢州、江州的薛元嗣、陳伯之被迫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