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一章 江戶開幕(第2/3頁)

眼瞅著武田軍就要攻破德川家老巢浜松城(靜岡縣內),卻發生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信玄因肺結核病突然惡化而病逝軍中。

武田信玄之死,等於讓家康和信長一起安然度過了他們人生中的一大致命危機,在松了一口氣之後,兩人該幹嘛還幹嘛,其中,織田信長繼續起了他一統天下的征途。

然而,漸漸地,家康發現自己的這位朋友和以前不同了,似乎也不把自己當盟友了,而是總擺出一副上對下的口氣,比如像討援兵這種事,他總愛以命令的口吻來一封信:家康,爺明天要打武田家,你下午三點帶著人準備好家夥在城門口等我。

家康明白,有今天這個局面那是必然的,誰讓人家越混越大而自己卻還只是個鄉下土財主呢。

還是那個字——忍。

然而,信長的態度不僅沒有因為家康的忍讓而好轉,反而有愈來愈過分的趨勢,終於在天正七年(1579年)的時候,他以私通武田,行為不軌,意圖犯上作亂等一系列罪名,要求家康處死其親生兒子,德川家未來繼承人,同時也是信長自己的女婿——德川信康。

當時德川家群情激奮,眾家臣紛紛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都要求和織田家絕交決裂並決一死戰,就算是雞蛋碰石頭,也要砸得石頭裂一個坑。

德川家康沒有參與討論,而是把自己關進了屋子,整整三天不吃不喝,只是一個人坐著。誰也不知道他在房間裏究竟做了什麽,想了什麽,只是三天之後,異常憔悴的家康從屋裏走了出來,然後用異常堅定的語氣說道:“讓信康切腹吧。”

他還是忍了下來。

三年後,織田信長死在了那場震驚天下的本能寺事件中,由於繼承人織田信忠也一起遭難,因此如日中天的織田家一下子群龍無首面臨崩潰,於是家康便當仁不讓地趁機奪下了對方位於甲斐(山梨縣)、信濃(長野縣)的領地。正待他要有進一步舉動時,秀吉出現了。

秀吉對家康說,你投降吧,你都做了一輩子小弟了,再做一回也不會虧了你。

家康當時沒有吭聲,從今川義元時代開始,自己就一直在人屋檐下低著頭跟黑五類似的混日子,等死了義元,盼死了信玄,熬死了信長,眼看就要有出頭機會了,可偏偏又來了個秀吉,難不成這樣的日子還要繼續下去?

日本有句諺語叫佛也只能忍三次,類似於中國人事不過三的說法,現在家康活了大半輩子,大忍三四次,小忍無數次,早就已經超出了佛祖的級別,所以在數日後他做出了決定:這次就破例不忍了,要和秀吉較量較量。

天正十二年(1584年)四月,兩軍交戰於今天愛知縣內的小牧山以及長久手兩地,德川家康兩戰皆勝,並成功擊斃對方大將森長可以及池田恒興。

但局部作戰的勝果並不能成為決定乾坤的關鍵,在隨後的時間裏,雙方陷入了一片膠著,即便秀吉親臨現場,也無濟於事。於是他很快就改變了方式,向德川家拋出了橄欖枝,希望能夠和談,當然,也不能白談,你德川家康作為一個偏偶一方的小諸侯,若想跟天下霸主秀吉和平共處的話,多少也該拿點誠意出來,比如給個人質,親自來一趟大阪磕個頭啥的。

德川家眾家臣對此嗤之以鼻。他們覺得自己是勝利者,完全應該再接再厲,勢如破竹地打下去,一直打到秀吉討饒為止。

當時的德川家內請戰聲一片,眾人都覺得自己能行,自己不是一般人。

但德川家康卻還是保持了高度的冷靜。

他知道,自己贏了兩陣,這是事實;但就算贏了卻也奈何不了秀吉,這還是事實;秀吉家有兵有糧錢多得能當擦屁股紙,隨便打個三年五年都不成問題,可自己的財力物力卻很快就要到極限再也無法支撐龐大的戰爭開支,這同樣是事實,所以,若是接著打下去,那就只有死路一條,這依然是事實。

綜合了各種事實,家康再度做出了決定:忍,還是繼續忍下去吧。

天正十二年(1584年),家康將次子於義丸送入秀吉家當人質,那孩子也就是後來的結城秀康;兩年後,家康又親臨大阪,參見秀吉,當面表示了臣服。

不過秀吉倒也沒虧待對方,他把自己的妹妹嫁到了德川家做夫人,也算是雙方各給一個人質扯平了。

同時,在統一日本後,他還把原本位於三河、遠江(靜岡縣內)、駿河(靜岡縣內)那一帶的德川家領地給轉封至關東,史稱關東轉封。

由此一來,德川家的領地一下子上升到了250萬石,成為當時日本僅次於豐臣家的大名。

這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明升暗降,表面上看是給了很多好處,實際上卻是把你從群眾基礎深厚的老根據地給挪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新地方,這樣一來也別說有心謀反了,就算平日裏想多收他個三五鬥稅米恐怕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