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守望四季好時光(第2/7頁)

乾隆皇帝仿祖父康熙六巡江浙,乾隆六下江南的情況如下:

第一次為乾隆十六年正月十三日出發,五月初三日返京;第二次為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十一日出發,四月二十六日返京;第三次為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十二日出發,至五月初四日返京;第四次為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日出發,四月二十一日返京;第五次為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十二日出發,至五月初九日返京;最後一次即第六次為乾隆四十九年正月二十一日出發,至四月二十三日返京。這六次南巡,一般都要到江寧、蘇州、杭州、揚州,後四次都到過浙江海寧。

皇宮戲迷

清宮的後妃基本上都是戲迷,因為唱戲、聽戲是當時人們最愉快的休閑樂事。每逢節慶,如皇帝登極、萬壽節、後妃千秋節、皇子或公主生日、後妃生育、立春、上元、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等,都要上演不同的戲目。戲目無非是帝王將相、神仙鬼怪的故事。有《萬壽長生》《福壽雙喜》《四海升平》等曲目。戲種有昆腔、弋陽腔等。

一般唱戲時間在早6點至7點開戲,下午2點至4點散戲。地點會有很多,但外東路寧壽宮閱是樓院內的暢音閣大戲台最有名。

關於宮中唱戲娛樂,有許多故事。

一個是雍正皇帝。雍正向以勤政著稱,但卻留下了“杖殺優伶”的傳聞。

《嘯亭雜錄》記載,雍正帝有一次看雜劇,演的是有關常州刺史鄭儋打子的故事,扮演常州刺史的伶人藝術高超,“曲仗俱佳”,雍正帝十分高興,大加贊賞,給了這位伶人許多獎勵。可是,這位伶人竟有些忘乎所以,問皇上當今常州刺史為誰,雍正帝立即翻了臉,喝道:“汝優伶賤輩,何可擅問官守?其風實不可長!”接著下旨,將此優伶立即打死。剛才還是晴空萬裏,一會兒就烏雲密布。真是伴君如伴虎。因為一句話就丟了腦袋,誰還敢說話呢?

另一個是鹹豐皇帝。鹹豐雖然政治作為不大,但在看戲上卻有一套。他是個戲癡,曾親自上演一部思春戲《小妹子》。

鹹豐帝鐘愛戲曲,中外聞名。他荒唐而庸俗,在他所點的戲目上頗有反映。

鹹豐六年正月,档案上記載著鹹豐帝與升平署太監的一段對白。

問:有會唱《小妹子》的嗎?

答:沒有。

問:原先誰唱過?

答:吉祥、李福唱過,已故了。

……

鹹豐帝非常失望,他多麽希望馬上看到這出戲。隨即,他給升平署下旨:迅速學出《小妹子》來。

這出戲是什麽內容,對鹹豐帝有這麽大的吸引力,竟達到著魔的程度?

《小妹子》又名《思春》,原為昆腔戲,曾被收入清刻印的劇本《綴白裘》裏。它是一部典型的思春戲,其中心情節是,被情夫拋棄的婦人,哀憐地發出對負心郎的怨恨。

其中的部分唱詞是:當初呀,我和你未曾得手的時節,恁說道如渴思漿,如熱思涼,如寒思衣,如饑思食。你便在我的跟前,說姐姐又長,姐姐又短,又把那甜言蜜語來哄我。到如今,才知道你得手的時節,便遠舉高飛……負心的賊!可記得,我和你在月下星前燒肉香疤的時節?我問你那冤家呀,改腸時也不改腸?聽信你,說永不改腸,才和你把那香疤來燒。誰想你忘恩薄幸,虧心短命的冤家!

這段唱詞,鹹豐帝都能背下來,台上演員稍有差錯,他都能給指出來。為了迎合鹹豐帝,升平署特地請來師傅,並招選貌美如玉的姑娘,學演《小妹子》。經過20多天的趕排,於三月十五日在同樂園演出。女演員搔首弄姿,頗得帝寵。鹹豐帝看得非常認真,他邊看,邊唱,邊指點,最後,他竟上台與演員對白。以後,這出戲多次在宮中上演。

2.深宮逗趣

皇宮中的後妃,不僅參與有趣的體育鍛煉,同時,她們也喜歡遊戲活動,既養生又愉悅心情。

在宮中,後妃們在規定的範圍內想方設法找些有趣的事情來做,以磨煉心志,排遣寂寞。

琴棋書畫

其實皇帝很重視有才華的女子,聰穎而賢惠的後妃自然受寵。因而,她們平時也注意加強修養。

下棋,如圍棋等,慈禧有弈棋圖傳世:圖中畫一方桌,桌上擺著一盤正在進行的對局棋。慈禧端坐於桌的左方,面帶微笑,手拈棋子,桌右一陪弈男子,持子侍立,有說為太監李蓮英者。從這幅畫中,絲毫看不出慈禧是一個大權在握的女獨裁者。

書法練字,陶冶情操。《養吉齋叢錄》記,自康熙開始,除夕前一日,皇帝會向近臣、近侍等賜“福”字,以後相傳不替。至於後妃,則會仿效皇帝,有時皇帝會請些女師傅來教授,她們也會練寫“福”“壽”等字。如慈禧太後在聽政之余,頗感宮闈寂寞,便找來筆硯,繪畫練字。慈禧雖天資聰穎,但字畫的純熟需要真功夫練就,慈禧有些望而生畏。恰此時,有一位雲南督撫的夫人繆嘉惠,頗具丹青書法,又中年喪夫,生活無著,以賣字畫為生,於是,被及時推薦入宮。慈禧果然十分賞識繆嘉惠,特免行跪拜禮,賜穿三品服色,月銀200兩,每日在後宮指點慈禧練字繪畫。慈禧性情急躁,稍不順心則推翻桌案,拋掉筆管。繆嘉惠不慌不忙,命人扶好桌案,重整筆硯,凝神坐下,揮毫潑墨,一行行秀雅玲瓏的字體映入慈禧眼中。她轉怒為喜道:“繆卿果然真功夫。”繆嘉見慈禧高興,便開始指點她作畫寫字。慈禧喜歡祥瑞,作畫多為“海屋添壽”,有雲水殿閣及仙鶴飛翔;“靈仙祝壽”,有蟠桃、靈芝、蝙蝠、水仙;“富貴長壽”,有牡丹、青松、綬帶鳥。畫完,由繆嘉惠校正後,加蓋“慈禧皇太後之寶”印章。慈禧像其他帝王一樣,喜歡賞字於臣,於是,便練寫大字,主要有“福”“壽”“龍”“鳳”“美意”等。由於慈禧年事已高,練大字頗感吃力,但她十分自信,堅持不懈,終於有所長進,不久,便有許多加蓋慈禧印章的大字賞人。這些大字筆條流暢,遒勁有力,頗見功底。一些臣子頗以得此字為榮幸之至,便爭相乞賜。但慈禧覺得力不從心,幹脆由繆嘉惠代筆書寫,照樣加蓋印章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