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入宮門深似海(第2/14頁)

清末秀女照

在清廷268年的時間裏,共選秀女80余次,而每次當送2859個秀女備選,數目相當可觀。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清宮後妃的另一個來源是指婚。指婚或賜婚,指的是皇帝或太後為宮外的王公貴戚指定婚姻。實際上,在皇宮後院中,也存在這種指婚。皇帝或太後指定某女入宮,這些女子大多是從那些名門望族選拔出來,賜給皇子或指婚給小皇帝。如康熙帝的孝誠仁皇後為孝莊指婚給玄燁,雍正帝的孝敬憲皇後是康熙帝為其指婚,乾隆的孝賢皇後為雍正帝指婚,嘉慶帝孝淑睿皇後為乾隆帝指婚,道光帝的孝穆、孝慎二後均為嘉慶帝指婚,鹹豐帝的孝德皇後為道光帝指婚。而同治、光緒兩幼帝雖走了選秀女的過場,但他們的皇後必須由太後做主,選擇那些名門閨秀入主後宮。同治之後阿魯特氏由慈安做主,光緒帝的皇後則是慈禧的親侄女,是正宗的太後指婚。

那麽,作為堂堂的一國之主,皇帝對自己老婆的選擇有沒有自主權利呢?那要看皇帝是否已經成熟,是否有了自己的親政經歷,否則不可能實現自主婚姻。

比如順治帝的董鄂妃、乾隆帝的香妃等,以及鹹豐帝的“四春”之寵,都當視為皇帝成年後,在自己相中的女子中召幸為妃的事例。

為愛癡狂的順治帝和董鄂妃

順治帝獨寵董鄂妃,當是皇帝自主婚姻的典範。

順治乃多情帝君,尤其早期沒有掌握權力,受多爾袞壓制多年,性情暴戾。自董鄂妃入宮後,卻表現得異乎尋常。

董鄂妃,即孝獻端敬皇後,董鄂氏(1639—1660年),滿洲正白旗人,為內大臣鄂碩之女。關於董鄂妃,歷史上有兩個傳說,一是有人說她是名妓董小宛。有人說,滿洲入關前,清豫親王多鐸率大軍攻入南京,將絕代佳人董小宛掠入宮中,獻給順治帝。董小宛不順從,不肯屈就清帝,自殺身亡。或說她為替丈夫報仇,委身於順治帝,伺機報復,終未成功,含恨而死。這段哀婉的傳說流行很廣,並被搬上了熒屏。歷史上,董小宛確有其人,她生於明天啟四年(1624年),字青蓮。她大順治帝15歲,順治帝出生時,她已是秦淮名妓了。她19歲時嫁給了江南才子冒襄。冒襄(1611—1693年),字辟疆,江蘇如臯人,明末清初文學家。順治二年(1645年)董小宛23歲時,清軍攻破南京城,冒襄為躲避清軍,帶著董小宛隱居鄉下,屢次拒絕清官吏的舉薦,立志不仕清廷。董小宛隨夫輾轉於亂世達9年之久,順治八年(1651年)董小宛在貧寒中死去,年僅28歲。關於這個傳說,台灣文史大家高陽先生引經據典,論證了董鄂妃就是董小宛,言之鑿鑿,令人不得不信。但是,嚴肅的史學家是堅決否定的。在此,本文不作爭論。

第二個傳說是有人說她曾是和碩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福晉。這一說法源於當時供職於清廷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回憶錄,“順治帝對一位滿籍軍人的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戀,當這位軍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時,竟被當朝天子親手打了一個極怪異的耳光。這位軍人於是憤懣而死,或許是自殺而死。皇帝遂將這位軍人的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這位未亡的軍人夫人就是董鄂妃,而那位死去的軍人就是博穆博果爾。這種觀點被電視劇作品廣為使用,卻早為嚴肅史學家駁斥,並引用史料加以考證,在此不作贅述。而這樁令順治帝最滿意的婚姻,在史料中也多有記載。

順治帝對董鄂妃的特殊寵愛首先表現在封號的快速晉升上,董鄂妃18歲入宮,順治十三年八月立為賢妃,九月即晉皇貴妃。這種直升機式的晉升速度是絕無僅有的。不僅如此,順治帝還破例將此頒詔天下,普天同慶。按制,冊封妃嬪,並無頒詔之舉,更無為此而大赦天下的先例。

還有就是破格立董鄂妃所生之子為皇太子。這個小皇子於順治十四年出生,實際是皇四子,順治帝愛屋及烏,居然稱為“第一子”,其用意至深。可惜,此子壽命不永,歿後稱“榮親王”。順治帝為其修建了豪華的陵墓,葬黃花山。

董鄂妃死後,順治帝悲痛過度,做出了很多過分的事情:(1)破格為之作傳。順治帝先是親自為董鄂妃作《行狀》,洋洋灑灑數千言,極力誇贊愛妃的一生。接著,又命大學士金之俊為董鄂妃作傳。(2)破格為之大辦喪事。順治帝在董鄂妃死後第三天,即以皇太後的名義追封她為孝獻端敬皇後;到棺槨出殯的時候,順治帝更是很過分地令“八旗官員二三品者輪次擡柩”,讓朝廷大員為妃子擡棺材,聞所未聞。(3)破例為董鄂妃殉葬活人。殉葬是個陋習,令人談虎色變。可是順治帝卻殘忍地命30名太監和宮女為董鄂妃殉葬。(4)大鬧皇宮,意欲出家。順治帝大吵大鬧,寢食難安,有時甚至不思飲食,鬧絕食、鬧自殺,讓皇太後無所適從。更有甚者,順治帝居然自行剃掉頭發,準備出家,還是孝莊太後采取了果斷措施,鬧劇才被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