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戰士教皇(第3/4頁)

尤利烏斯無懼兇兆,接下來一個星期,羅馬忙著準備出征。八月二十六日拂曉,舉行完早彌撒之後,他坐在禦輿裏,由人扛到羅馬眾東門之一的馬焦雷門(Porta Maggiore),在此他賜福給一路上特意前來為他加油打氣的人。陪同他的有五百名騎兵和數千名配備長矛的瑞士步兵。同行者有二十六名樞機主教,以及西斯廷禮拜堂的唱詩班,一小隊秘書、文書、名譽侍從、審計員(梵蒂岡行政機構因此空了一大半)。此外還有教皇的禦用軍事建築師布拉曼特(軍事建築師是他在梵蒂岡的眾多職務之一)。

從馬焦雷門出發,大隊人馬蜿蜒走進羅馬城外幹枯的鄉間。三千多匹馬和騾子馱運大量輜重。位列長長隊伍最前頭的是經祝聖過的聖體,但這聖體不是今日所用的白色薄薄的面餅,而是在爐子烘焙過的大獎章狀圓餅,上面印著基督受難、復活等激勵人心的圖案。

盡管後面拖著一隊行動遲緩的隨行人員,但大軍推進順利。每天日出前兩小時拔營,日落前推進約十二公裏。一路上教皇和布拉曼特巡視了數座城堡和要塞的防務。大隊人馬抵達北方約一百三十公裏處的特拉西梅諾湖時,尤利烏斯下令駐留一天,以讓他好好享受一下最愛的兩項消遣:劃船和釣魚。他小時候曾用船幫人將洋蔥從薩沃納運到熱那亞,借此賺錢,自那之後他就愛上了劃船。話說回來,這時候他則在瑞士步兵於岸邊打鼓吹號助興下,在湖上悠遊了數個小時。此外,他更進一步寓私樂於公務之中,抽空探視住在城堡的女兒費莉斯和女婿,同時查看該城堡的防務。盡管有這些不相幹的行程,大軍出發不到兩個星期,卻已拿下文布裏亞的陡峻山丘和深谷,推進到第一個目標(高踞山頂而有城墻環繞的佩魯賈城)的攻擊範圍內。

過去數十年裏,佩魯賈一直受巴裏奧尼(Baglioni)家族統治。這個殘暴的家族,即使放在血跡斑斑的意大利政治鬥爭史裏,也仍是佼佼者。他們屠戮多次,其中一次之血腥殘忍,讓佩魯賈大教堂不得不在事後用葡萄酒進行清洗,並重新予以祝聖,以求血腥之氣不致纏擾該城。但即使是殺人如麻的巴裏奧尼家族,也不想和教皇交鋒。因此,佩魯賈領主詹保羅·巴裏奧尼迅即歸順教皇,九月十三日開城投降,尤利烏斯兵不血刃奪下一城。在教堂鐘聲和群眾歡呼聲中,教皇和隨行人員進了佩魯賈城。尤利烏斯感覺像是返回故裏,因為年輕時他就在佩魯賈任牧師之職。凱旋門迅即搭起。尤利烏斯坐在教皇寶座上,由人扛到大教堂舉行聖餐禮。人民湧上街頭歡呼,此刻的尤利烏斯是不折不扣的勝戰英雄。

兵不血刃的勝利讓教皇樂昏了頭,竟開始想著率領十字軍直搗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但眼前得先把其他任務完成。他在佩魯賈僅待了一個星期,就往波隆納進發。大軍向東穿過亞平寧山脈山口,向亞得裏亞海岸挺進。因天氣變壞,前進緩慢。至九月底,文布裏亞山巒的峰頂已罩上厚雪,下雨時穿行山谷的狹窄道路變得危險萬分,馱運物資的馬因此走得跌跌撞撞,一向在羅馬養尊處優的樞機主教、教皇隨從則士氣低落。有一段路因為泥濘又陡峭,尤利烏斯不得不下馬,徒步走上去。跋涉二百四十公裏後,他們終於抵達佛利,不料就在這兒,教皇的騾子竟被當地小偷偷走,大煞教皇的威風。不久,線報傳來,自封為波隆納統治者的喬瓦尼·本蒂沃裏奧(Giovanni Bentivoglio)和他的眾兒子們已聞風逃到米蘭。

要說本蒂沃裏家族和巴裏奧尼家族有什麽區別的話,就是前者比後者更殘暴,更桀驁不馴。盡管如此,他們卻很得波隆納民心。數十年前,敵對勢力發動政變,結果本蒂沃裏奧的支持者將一幹謀反者捕獲、殺害,並將他們的心臟釘在本蒂沃裏奧豪宅的門上。但如今面對教皇大軍壓境,波隆納人民毫不遲疑,立即開城門迎接。進城場面的盛大熱烈,比起兩個月前進佩魯賈時有過之而無不及。教皇再度高坐在寶座上,由人扛著巡行過街,頭上戴著鑲滿珍珠的高聳三重冕,身上穿著紫色法衣,法衣上繡有許多金線,鑲有閃閃發亮的藍寶石、綠寶石。一如在佩魯賈,街上立起了數座凱旋門,群眾擠上街頭慶祝,燃起了數堆篝火,前後熱鬧了三天。“戰士教皇”的傳奇故事就此誕生。

教皇抵達波隆納後,有人用灰泥做了他的塑像,豎立在波德斯塔[7]宮前面。但教皇希望豎立更長久的紀念物,因此打算建造一座巨大的青銅像,立在聖佩特羅尼奧教堂門口,借此向波隆納人民宣示該城已納入其轄下。而要塑造這麽大的青銅像(預計有14英尺高),他自然想到了米開朗琪羅。尤利烏斯推斷,如果這位雕塑家不願畫西斯廷禮拜堂的拱頂,或許會願意接這件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