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編 中古史 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業和外患(第2/2頁)

倭寇平定未幾,復有朝鮮之役,則其事已在神宗時了。日本自開國以來,世與蝦夷為敵。八世紀之末,日本拓地益廣,乃於東北邊置征夷大將軍。源、平二氏,世守其地。後來中央政爭,多借源、平二氏為助。平氏先以外戚執政,後為源氏所滅。乃遍置武職於諸州,以守護封土,而總其權於征夷大將軍。於是大權盡入幕府,皇室徒擁虛名而已——日本皇室,所以始終未曾易姓,就是為此。源氏之後,北條氏、足利氏,相繼以家臣覆滅幕府,格外大封將士;而其將士,又以其地分封其下,遂成全國分裂之勢。十六世紀之末,有個喚做豐臣秀吉的,起而平定全國。因念亂源終未盡絕,意欲把一班軍人,趕到外國去,遂有一五九二年渡海攻朝鮮之舉。朝鮮開國之主李成桂,本是以打倭寇出名的。當元朝時候,屢次幹預高麗的內政。其國王,多數是元朝的女婿。舉國多剃發易服,習為胡化。明興之後,高麗王氏的末主,還想扶翼元朝。李成桂則傾向中國。於是覆王氏而自立。革新內政,輸入中國的文化,氣象一新。然而承平日久,兵備亦不免於廢弛。日本兵一至,遂勢如破竹。其王,先奔平壤,後走義州,遣使求援於中國。神宗命李如松前往。一戰而勝,盡復漢江以北之地。旋因輕進,敗於坡州的碧蹄館。於是撫議復起。遷延數年,終不能就。直至一五九八年,豐臣秀吉死,日本兵乃解而東歸。這一次,明朝運兵籌餉,騷動全國,而竟沒有善策,可見其政治軍備的廢弛了。

【注釋】

注606 安南首脫離中國自立的為丁部領,事在九〇七年。越十年而為黎氏所篡。宋太宗討之,不克。因其來降而封之。自是安南的自立,遂得中國的承認。一〇一〇年,黎氏為李氏所篡。傳國至一二二七年,其末代女主佛金,讓位於其夫陳日照。至一三九九年,乃為外戚黎季犛(máo)所篡。季犛實姓胡,篡位後,即復姓,改國號為大虞,而傳位於其子漢蒼。旋為成祖所滅。

注607 看《明史·土司傳》可知。

注608 現在江蘇的婁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