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編 中古史 第十四章 邊徼民族和漢族的同化

凡事總有相當的代價。兩漢時代,異民族入居中國的多了,把許多種族和文化不同的人民,融合為一,自非旦夕間事;且總不免有若幹的沖突。五胡之亂,就是我民族融合異族的代價。

晉時,北方割據之國,共有十六之多。然而其中有關大勢的,也不過地處中原的幾國。我們現在,簡單些,把它分做五個時代。

第(一) 前、後趙對立時代。

第(二) 後趙獨盛時代。

第(三) 前燕、前秦對立時代。

第(四) 前秦獨盛時代。

第(五) 後燕、後秦對立時代。

第五個時代之後,漢族曾經恢復黃河之南,且曾一度占領關中,而惜乎其不能久。未幾,北方遂全入於拓跋魏,變成南北兩朝了。這是後話,現在且從前、後趙對立時說起。

劉淵自立後,石勒表面上是他的臣子。可是東方的事,劉淵並顧不到。所以五胡擾亂之初,便徑稱為前、後趙對立時代。劉淵的兒子劉和懦弱,劉聰荒淫。族子劉曜,較有本領。劉聰被弑後,曜遂立國長安。公元三二九年之戰,曜為石勒所擒,前趙就此滅亡。

石勒從子虎,淫暴無人理。在位時,雖西攻前涼,東攻前燕,兵力頗稱強盛。然而死後,內亂即作。虎養子冉閔,本是漢人。盡殺虎諸子,而且大誅胡羯,自稱皇帝。然而不久,便為前燕所攻殺。

前燕以遼東、西和熱河為根據,其勢頗盛。然當其侵入中原之際,即其開始衰頹之時。其兵力,只到鄴都附近。於是河南和關中,都成為空虛之地。氐酋苻健,西據關中,羌酋姚襄,則借降晉為名,陰圖自立。晉朝這時候,中央和上流,仍相猜忌。時桓溫滅前蜀,威名日盛。中央乃引用名士殷浩以敵之。公元三五三年,浩出兵北伐,以姚襄為先鋒。反為其所邀擊,大敗。桓溫因此,奏請廢浩。中央不得已,從之。溫出兵擊斬姚襄,而伐秦、伐燕都不利。於是先行廢立之事以立威。注313意圖篡位,為謝安、王坦之所持,不果。桓溫死後,其兄弟桓沖,把荊州讓出,南方又算暫安。然已無暇北伐,而前秦遂獨盛了。

前秦主苻堅,用王猛為相,修明政治,國富兵強。公元三七一年,滅前燕,又滅前涼,破拓跋氏。注314三八三年,大發兵攻晉。謝玄、謝石等大敗之於淝水。苻堅知道當時北方,民族錯雜,不能專任自己人的。所以對於歸降各民族,表面上都一視同仁。把他的酋長,留在都城之中;而使氐人分鎮四方,以實行其監視和駐防的政策。然而民族間的界限,終非旦夕所可破除。苻堅敗後,諸族復紛紛自立。而後燕、後秦二國最大,仍回復到前燕、前秦對立的樣子。

南方自桓溫死後,上下流相持的形勢,暫時緩和。而孝武帝委政於其弟瑯邪王道子,旋又相猜忌,使王恭鎮京口,注315殷仲堪鎮江陵以防之。這時候,京口的北府兵強了,然而其實權都在劉牢之手裏。仲堪亦不會帶兵的,一切事,都委任南郡相楊佺期。道子則嗜酒昏愚,事都決於其世子元顯。孝武帝死後,子安帝立。王恭、殷仲堪連兵而反。元顯使人遊說劉牢之,倒戈襲殺王恭。而上流之兵已逼,劉牢之不肯再替他出力抵禦。於是無可如何,以楊佺期為雍州刺史,桓玄為江州刺史。桓玄是桓溫的小兒子。因為桓溫在荊州久了,其僚屬將士,都歸向他。他雖閑住在荊州,其勢力,反出於現任官吏之上。所以殷仲堪不得不用他。這時候,既有地盤,殷仲堪、楊佺期,自然非其敵手。先後為其所並。於是上流的權勢,又集於桓玄一身。公元四〇二年,荊州大饑。元顯乘機出兵,想把桓玄解決。然而所靠的不過一個劉牢之,而劉牢之又倒戈,元顯就失敗,和其父道子,都被殺。桓玄入建康。明年,竟廢安帝而自立。

這時候,荊州之兵力,實已非北府之敵。所以桓玄得志之後,便奪去劉牢之的兵權。牢之謀反抗,不成,自殺。而北府兵的勢力,實在並未消滅。公元四〇四年,北府兵中舊人,劉裕、劉毅、孟昶(chǎng)、何無忌、諸葛長民等起兵討桓玄。桓玄的兵,到處皆敗。逃至江陵,被殺。安帝復位。劉裕入中央政府,主持大權。於是積年以來,朝廷為荊州所挾持的形勢一變。然而軍人到底是要互相吞並的。於是相互間之問題,不在北府兵和荊州系,而在北府兵裏同時並起的幾個人。

這時候,後燕因為後魏所破,分為南北,形勢已弱。後秦也因受夏國的攻擊,日以不振。四〇九年,劉裕出兵,把南燕滅掉。先是妖人孫恩,為亂於江、浙沿海,為劉裕所討破。赴水死。其余黨盧循、徐道覆,於桓玄時據有廣州和始興。注316至是,乘機出湘、贛北伐。直下長江,兵勢甚盛。何無忌為其所殺。劉毅亦為所敗。劉裕撤兵還救,又把他打平。於是翦(jiǎn)除異己者,劉毅、諸葛長民,和晉宗室司馬休之等。注317公元四一七年,大發兵滅後秦。此時正值後魏道武帝中衰之際,坐視而不能救。涼州諸國,都惴惴待晉兵之至。而裕以急於圖篡,南還,長安遂為夏所陷。裕登城北望,流涕而已。公元四一九年,裕受晉禪,是為宋武帝。後三年而卒。自劉裕南還後,不復能經略北方。而北魏自太武帝即位後,復強盛。北方諸國,盡為所並。天下遂分為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