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編 緒論 第四章 本國史時期的劃分

歷史事實,前後相銜。強欲分之,本如“抽刀斷流,不可得斷”。但是為明了變遷大勢起見,把歷史劃分做幾個時期,也是史家常用的法子。

中國的歷史,當分幾期,這是顯而易見的。三代以前,我國還是個列國並立的世界,當劃為一期。自秦以後,便入於統一的時代了。自此,直至近世和歐人接觸以前,內部的治化,雖時有變遷;對外的形勢,並時有漲縮;然而大體上,總是保守其閉關獨立之舊約。這個當劃為一期。從中歐交通以後,至民國成立之前,其間年代,雖遠較前兩期為短;然這是世運的進行,加我以一個新刺戟(jǐ),使之脫離閉關自守之策,進而列於世界列國之林的,亦當劃為一時期。民國成立,至今不過二十二年。卻是我國改良舊治化,適應新環境的開始。一切都有更始的精神。以後無窮的希望,都將於此植其基。其當另劃為一期,更不待言。

所以自大體言之,我國的歷史,可劃分為上古、中古、近世、現代四個時期。這是大概的劃分。若更求其詳,則每一時期中,亦可更分幾個小階段。

在上古期中,巢、燧(suì)、羲、農,略見開化的跡象。自黃帝禦宇,東征西討,疆域大拓。自此稱為天子的,其世系都有可考。雖然實際還是列國並立,然已有一個眾所認為共主的,這是政治情勢的一個轉變。東周以後,我民族從各方面分歧發展。地醜德齊之國漸多,王朝不復能號令天下。號令之權,移於“狎(xiá)主齊盟”的霸主。戰國時代,霸主的會盟征伐,又不能維系人心了。諸侯各務力征,互相兼並,到底從七國並而為一國。雜居的異族,亦於此競爭劇烈之秋,為我所攘斥,所同化。隆古社會的組織,至此時代,亦起劇烈的變遷。學術思想,在這時代,亦大為發達,而放萬丈的光焰,遂成上古史的末期。

中古史中:秦漢兩代,因內國的統一而轉而對外。於是有秦皇漢武的開邊。因封建制度的鏟除,而前此層累的等級漸次平夷;而君權亦因此擴張。實際上,則因疆域的廣大,而政治日趨於疏闊;人民在政治上的自由,日以增加;而社會亦因此而更無統制。競爭既息,人心漸入於寧靜。而學術思想,亦由分裂而入於統一。這是第一期。因兩漢的開拓,而有異族入居塞內的結果。因疆域廣大,亂民蜂起之時,中央政府不能鎮壓,而地方政府之權不得不加重,於是有後漢末年的州郡握兵,而成三國的分裂。晉代統一未久,又有五胡亂華之禍。卒致分裂為南北朝。直至隋代統一,而其局面乃打破。這是第二期。隋唐之世,從積久戰亂之余,驟見統一,民生稍獲蘇息,國力遂復見充實。對外的武功,回復到秦漢時代的樣子。這是第三期。唐中葉以後,軍人握權,又入於分裂時代。其結果,則政治上的反動,為宋代的中央集權。而以國力疲敝之政,異族侵入,莫之能禦,遂有遼、金、元的相繼侵入。明代雖暫告恢復,亦未能十分振作,而清室又相繼而來。這是第四期。

近世這一期,是我們現在,直接承其余緒,而受其影響的。清朝雖亦是異族,然其對於中國的了解,較胡元為深。其治法,遵依中國習慣之處,亦較胡元為多。因其能遵依中國的習慣,而利用中國的國力,所以當其盛世,武功文治,亦有可觀。假使世界而還是中古時期的樣子,則我們現在,把這客帝驅除之後,就更無問題了。然而閉關的好夢,已成過去了。歐風美風,相逼而來,再不容我們的鼾睡。自五口通商以後,而門戶洞開,而藩屬喪失,外人的勢力,深入內地。甚至劃為勢力範圍,創作瓜分之論;又繼之以均勢之說。中國乃處於列強侵略之下,而轉冀幸其互相猜忌,維持均勢,以偷旦夕之安。經濟的侵略,其深刻,既為前此所無;思想的變動,其劇烈,亦非前此所有。於是狂風橫雨,日逼於國外,而軒然大波,遂起於國中了。所以近世史可分為兩個小期。西力業已東漸,我國還冥然罔覺,政治上,社會上,一切保守其舊樣子,為前一期。外力深入,不容我不感覺,不容我不起變化,為後一期。五口通商,就是這前後兩期的界線。

現代史是我們受了刺戟而起反應的時代。時間雖短,亦可以分做兩期。革命之初,徒浮慕共和的美名,一切事都不徹底,所以釀成二十年來的擾亂。自孫中山先生,確定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為我民族奮鬥、國家求治的方針。對內則鏟除軍閥,以求政治的清明。對外則聯合被壓迫民族,廢除不平等條約,以期國際關系的轉變。雖然革命尚未成功,然而曙光已經發現了。所以國民政府的成立,亦當在現代史上,劃一個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