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迎來決戰時刻

轉眼到了曹爽輔政的第十個年頭,即少帝正始十年(249)。

折騰了這麽長時間,家業該敗的也敗了,人心該散的也散了,到了算總賬的時候。就在這個冬天,人們發現西北風刮得特別猛烈,吹倒了大樹,掀翻了房屋,灰塵蔽天,管輅悄悄對朋友說,這寓意著有大人物要倒黴。

新年一過,按慣例天子要去洛陽以東的高平陵拜謁。高平陵是魏明帝曹叡的陵寢,位於洛水南岸的大石山,距洛陽90裏,合今37公裏,位於現在河南省汝陽縣境內。按照往年的做法,除少帝曹芳外,大將軍曹爽以及眾多的宦官、宮人、散騎常侍、宮廷秘書、羽林、虎賁、武衛營都要去,整個隊伍至少數百人,包括曹爽的幾個弟弟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散騎常侍曹彥等也都在隨行人員之列。

有個人覺得似乎不太穩妥,勸曹爽還是留一手。這個人名叫桓範,字元則,時任大司農,他是世族出身,大概在建安末年進入曹操的丞相府,很有學問,也很有智謀,善於分析事情、能出主意,由於他的祖籍也在沛國,與“諸夏侯曹”是同鄉,又由於他與蔣濟素來不合,而蔣濟為曹爽等人所厭,所以一來二去桓範就與曹爽等人走到了一起,是曹爽的頭號智囊,曹爽經常向他咨詢一些事情。

桓範大概意識到某種危機正慢慢襲來,所以勸曹爽:“你們兄弟幾個總萬機、典禁兵,不適合一塊出城,如果有人趁你們不在關閉城門,你們怎麽還能回得來?”但曹爽認為這完全是多慮,反問道:“誰敢?”

桓範的擔心並不多余,真有人敢,這就是司馬懿。

在家養病的司馬懿一直都沒有閑著,他知道曹爽是個對權力貪婪無度的人,一味忍讓與退縮不是辦法,遲早有一天曹爽一夥人會對他發起總清算,所以必須抓住機會搶先發起反擊。

曹爽和他幾個兄弟都離開洛陽,這是個絕好的機會,司馬懿把大兒子司馬師叫來,跟他秘密商量,大概是覺得小兒子司馬昭還不夠沉穩,暫時沒叫他。

應該說,曹爽一夥雖然很無能,但也不是什麽事都沒做,經過十年的經營,朝廷上下、洛陽內外遍布了他們的心腹和死黨,統統解決他們並不是容易的事,司馬懿現在能依靠的主要是司馬師手裏掌握的一支力量。司馬師秘密地養了一幫死士,人數多達3000人,他們散落在民間,現在正是派上用場的時候。死士,指敢死的勇士,有的是江湖俠客,有的是民間奇人,他們一般都重義輕利,為了報恩而向主人賣命。在耳目眾多的京城,司馬師能做到這一點相當不簡單,這得益於他擔任的中護軍這個職務。

中護軍不僅是禁軍的統領,也負責典選武官,主要是中下級的武官,司馬師上任後完善了規章制度,規範選人用人的標準,很受稱道。當然,這是明面上的,有沒有私心其實得看指什麽,提拔個軍官,馬上就收錢受賄,這當然是私心,不收錢而收買人心其實也是私心,只是更高明,司馬師利用中護軍這個職務幹了不少收買死黨的事。

只有這些還不夠,司馬懿又利用自己的影響,秘密得到了擔任三公的蔣濟和高柔的支持,蔣濟多年掌管禁軍,威望很高,對曹爽一夥早就恨之入骨,高柔為人耿直,一向敢說敢幹,曹爽一夥視之為眼中釘,還有擔任太仆卿的王觀,他跟司馬懿有舊交,一向支持司馬懿,擔任朝廷尚書仆射的三弟司馬孚更不用說了,有了上面這些人的支持,司馬懿覺得應該有把握。

謁陵的隊伍將於正月初三離開洛陽,前一天晚上司馬懿才把計劃告訴小兒子司馬昭,說明天行動,司馬昭感到既興奮又緊張,一個晚上都沒睡好。

謁陵的隊伍將於早上出城,司馬懿決定中午就動手,具體計劃是:集中500人交給司馬昭,任務是監視南宮和北宮,但不要攻打兩宮,只保證不出不進就行;司馬懿自己率一部分人去占領武庫,那裏集中存放著兵器,平時為防有人突然作亂,對兵器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巡邏、守衛時可帶兵器,其他情況下要把兵器交武庫保管,曹爽在城裏的嫡系人馬再多,把武庫占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就沒了戰鬥力;司馬孚和司馬師率一部分人攻占司馬門,這裏是皇城的外門,也是皇城與百官居住區聯系的中樞,控制住這裏,至少文武官員不會發生異動;高柔帶人去曹爽的大將軍營,出示皇太後的詔書,之後以代理大將軍的身份臨時接管軍權;王觀帶人去武衛將軍營,同樣出示皇太後的詔書,之後以代理中領軍的身份坐鎮那裏,防止禁軍和北軍五營反攻;如果上述安排順利完成,意味著洛陽城已經被有效控制,司馬懿與蔣濟一起率兵出城,占領洛水之上的浮橋,迎擊曹爽一夥人的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