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兵敗儻駱道

司馬懿在揚州搞屯田,朝廷裏的大事就由曹爽和他身邊的那幾個人繼續把持著,這些人最關心的無疑是如何鞏固權力,思來想去,他們覺得如果沒有軍功,仍不足以威懾群下。

軍功確實是這批富家子弟的軟肋,看看司馬懿,跟隨太祖武皇帝南征北戰就不說了,其後擊斬孟達、拖死諸葛亮、平定遼東、南退孫權,任何一件拿出來都讓人無話可說,司馬懿在魏軍中威望很高,那不是吹出來的,是一仗又一仗打出來的。

要打倒司馬懿就要建立比他還大的軍功,眾人一合計,那只有滅蜀或者滅吳了,如果能完成其中任何一項,絕對會超越司馬懿,讓他也無話可說。

孫吳和蜀漢相比,蜀漢相對弱一些,所以應先伐蜀漢,對這件事最上心的是鄧飏,他聯合李勝等人不斷勸說曹爽,讓他通過伐蜀建立個人威望,曹爽同意了。夏侯玄也很積極,他主動請纓參戰,曹爽就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夏侯玄為征西將軍,負責整個西線戰場(都督雍、涼諸軍事)。夏侯玄畢竟是文官出身,沒打過仗,對軍事一竅不通,於是又拉來了叔父夏侯霸。

夏侯霸字仲叔,是夏侯淵的次子,與其他“諸夏侯曹”的子弟不同,他一直在軍中任職,擔任過偏將軍,他的父親被蜀將蜀軍所殺,夏侯霸經常咬牙切齒,一心要報仇。他以先鋒的身份參加了曹真策劃的漢中之戰,率前鋒部隊一直攻至興勢山,被蜀軍圍攻後夏侯霸親自上陣廝殺,後被援軍解救。

夏侯玄讓曹爽任命夏侯霸為右將軍、討蜀護軍,隨大軍行動,同時還建議把司馬懿的小兒子司馬昭也拉進來,擔任征蜀將軍。夏侯玄的姐姐夏侯徽是司馬師已故的妻子,兩家是親家,曹爽、夏侯玄等人雖然竭力孤立司馬懿,但與司馬師、司馬昭兄弟之間來往比較多,司馬昭曾任洛陽典農中郎將,目前是散騎常侍,平時比較清閑,夏侯玄讓他也到前線去建個功。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堵住司馬懿及其支持者的嘴,伐蜀這麽大的事自然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司馬昭如果參加進來,反對的人就會少很多。

司馬昭倒是挺願意參戰,曹爽、夏侯玄很高興,司馬師此時也是散騎常侍,曹爽高興之下就給了他一個中護軍的職務,讓他去做些具體的事。

伐蜀大計確定後夏侯玄先到了長安進行準備,待各項準備完成後,少帝正始五年(244)正月曹爽也到了長安,他以大將軍的身份親自掛帥攻打漢中。遠在壽春的司馬懿聽到消息立即上表勸阻,但未能奏效,曹爽執意伐蜀。

不久,各路人馬集結完畢,除夏侯玄、夏侯霸和司馬昭統率的各支部隊外,還有前將軍兼雍州刺史郭淮、後將軍牛金以及將軍胡遵率領的各部,其中牛金是從荊州時期就跟隨司馬懿的老部下,被司馬懿帶到西線戰場,參加過五丈原會戰和征遼東之戰,是司馬懿的嫡系。

魏軍各部加在一起約8萬人,對外稱10萬人,曹爽身邊小團夥裏時任洛陽令的李勝被夏侯玄任命為自己的征西將軍長史,負責出謀劃策,實際上相當於魏軍的參謀長。負責籌劃的還有鄧飏,他是尚書,但他曾任曹爽的大軍將長史,向來是曹爽的智囊,曹爽把他也帶來了。

這場大戰,實際上是曹爽掛名、夏侯玄指揮、李勝和鄧飏總策劃,說好聽點兒他們是一幫書生,說難聽點兒他們就是一群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數萬魏軍將士把生命交在他們手中,實在是一種悲哀。

之前多次提到,關中與漢中之間是秦嶺山脈,其間有三條主要棧道相通,自東向西分別是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褒斜道雖然線路最長,但也相對最好走,所以以往用兵多從此道,最近的一次就是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來回都走此道。

也有人主張走子午道,因為這條路線的南出口離漢中的中心南鄭最近,北出口離關中的中心長安最近,出了北邊的子午口長安就近在咫尺,所以當年魏延曾建議諸葛亮由此道攻擊關中,但這條路線崎嶇難行,也最容易受到伏兵的攻擊,風險很大。

中間的儻駱道很少有人提及,它開通的時間較晚,正式通行也就在東漢的末年,這條道北端是駱谷,南端是越儻水,中間有駱谷關、老君嶺、八鬥河、大蟒河、都督門、興隆山、貫嶺梁、白草驛等要隘,至少要穿過六七座分水嶺,距秦嶺的主峰太白山也最近,許多路段又窄又險,而且沒有水源的路段也最長,適合遊客探險卻不適合大軍行進。

走哪條道攻蜀?從未帶過兵、也根本不熟悉秦嶺情況的李參謀長提出走儻駱道,沒有什麽理由,就是為了與眾不同。

結果,8萬魏軍一頭紮進了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