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臨事獨斷之權

建安十六年(211)10月,曹操來到長安。

關中自古是重地,也稱“四塞之地”,言其處在函谷關、大散關、武關和蕭關之間,中部是八百裏的秦川,經濟開發較早,商、周在此起源,秦、漢在此發跡,自董卓挾朝廷西遷以來,關中實際處在割據狀態,至此才真正回到了朝廷控制之下。

下一步,曹操可以實現他的構想,以關中為基地南攻漢中,繼而徐圖益州,這件事本已經迫在眉睫,但到了長安,曹操又猶豫起來。這是因為,關中雖已平定了,但涼州仍然未定。馬超、韓遂率殘部西逃,跟著他們起哄的關中諸將也有沒死的,其中楊秋一部勢力仍然很強,他們占領了安定郡,這是涼州刺史部最東邊的一個郡,大體範圍相當於今寧夏大部和隴東的一小部,固原、平涼以及六盤山都在其中,治所在臨涇縣,這個位置距離關中實在太近了。

安定郡同時處於關中通往涼州主幹道的側翼,想順暢地進入涼州,打通西域大通道,也要先解決這個威脅。所以,當下的任務不是發起漢中戰役,而是先解決楊秋。

曹操在長安做了短暫休整,又親自率軍征討安定郡,把楊秋包圍在臨涇。楊秋情況不詳,也許是董卓時代涼州軍的舊部,也許是近年趁亂而起的地方實力派,屬於衛覬所說的“豎夫崛起”一類人物,他曾被朝廷收編過,並且還被封了爵位,看來實力不小。楊秋也許之前就駐紮在安定郡一帶,被馬超挑動造反,他這樣的人在政治上並無野心,只安樂於當前的富貴而已,看到曹操親自來招呼自己,楊秋投降。

考慮到廣大西部地區的治理是一件復雜而頭疼的事,曹操果斷做出決定,保留了楊秋的官職,恢復了他的爵位,讓他繼續率部留守在安定郡。

曹操的這個做法有些冒險,如果楊秋是個反復無常的人,待曹軍主力撤走後繼續叛亂,那麽就會成為一個很壞的示範。但同時,如果楊秋是個可信賴的人,大膽使用他,不僅可以穩固一方,而且可以成為一個好榜樣。

曹操這次沒看走眼,楊秋從此對曹魏忠心耿耿,一直駐守在安定郡,成為曹魏版圖上“安定的一郡”。曹丕繼位後提升他為冠軍將軍,配合張郃、郭淮等人鎮撫涼州,立下了不少功勞,晉封為縣侯,是關中諸將裏結局最好的一個。

安定郡的南邊是漢陽郡,再南邊是武都郡,這三個郡自北向南一字排開,共同組成了涼州東面的門戶,現任涼州刺史韋康在後面這兩個郡裏有一定實力。

韋康字元將,關中人,他是前涼州牧韋端的兒子。韋端在涼州多年,有一定基礎,官渡之戰前韋端曾派楊阜來許縣探聽情況,看看應該站在曹操一邊還是袁紹一邊,他聽從楊阜的勸告最後支持了曹操,後被朝廷征為交通部部長(太仆),朝廷同時任命韋康為刺史。

韋端有兩個兒子,另一個兒子就是著名書法家韋誕,而韋康也工於書法。韋誕還是漢末著名的制墨家,時人以他制的墨與張芝制的筆、左伯制的紙並稱文房裏的“三絕”。

韋康算是官宦之子,大高個,很有才幹,被孔融所稱贊,荀彧曾向曹操推薦過他。韋康雖然擔任涼州刺史,但涼州長期以來被實力派軍閥所割據,他的控制範圍僅限於漢陽郡一帶,曹操平定安定郡後,仍然讓韋康擔任涼州刺史。

三郡平定,涼州刺史部的東大門完全打開了。

此時,馬超、韓遂的主力退到了金城郡一帶,曹操決定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繼續進軍,徹底平定涼州。

然而就在這時曹操接到了緊急情報,說鄴縣那邊出了問題,有人發動叛亂,曹操大吃一驚,下令撤軍。原來,在曹操西征期間鄴縣附近的河間國爆發了田銀、蘇伯領導的民變,勢頭很猛,整個幽州、冀州都受到了波及。情急之下曹丕決定親自出征,五官將功曹常林曾任職於博陵、幽州,對那邊的情況比較熟悉,他勸道:“北方吏民都希望和平安定,對戰亂已經徹底厭倦,安分守己的人是大多數。田銀、蘇伯只是烏合之眾,野心大但才智不足,難成大患。現在丞相率主力遠征,外有強敵,將軍您應該在此坐鎮天下(將軍為天下之鎮也),輕易出兵,即便取勝也不算大智大勇。”

曹丕聽後,點頭稱是。

曹丕改派部將賈信率兵征討,很快將這場農民起義撲滅。賈信其人情況不詳,史書中共有兩次出場,另一次是在此前的建安八年(203),他曾受曹操指派駐軍黎陽以監視袁氏兄弟。

但是,另外一處記載顯示這場農民起義勢頭要大得多,為了鎮壓這場起義曹操不得不從西征軍裏抽調出相當一部分人馬參加平叛,總兵力多達七個“軍”,將近10萬人,西征軍主將之一的曹仁代理驍騎將軍,擔任總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