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5/13頁)

德賴富斯的去世和蘇茲貝格的接任,給《紐約時報》帶來了突然的變化,第一個變化是艾默裏·布拉德福德的辭職。布拉德福德以傳統的文件上的禮節簽署了他的公開辭職書。他的辭呈在董事長阿瑟·海斯·蘇茲貝格辦公室的一個聲明中得到了回答,是這樣寫的:“艾默裏·布拉德福德曾是我們組織中的有價值的力量和領導的源泉。我們對他決定辭職感到抱歉。我們將懷念他。”

當年稍後,布拉德福德被任命為斯克裏普斯—霍華德集團的商務總經理助理。他在斯克裏普斯—霍華德集團幹了一年半,但並不感到幸福,1965年他又辭職,去了科羅拉多的阿斯彭。他在清理他在斯克裏普斯—霍華德集團的辦公桌時,發現了A.H.拉斯金的那篇發表在《紐約時報》上的罷工報道。布拉德福德從未完整地讀過這篇報道,現在坐在他騰空的抽屜敞開的桌子前,他撿起了兩年前的這篇報紙文章,開始閱讀起來。他想起了1962年到1963年間談判的苦惱歲月,挫折和憤怒,還有電視報道的升溫,來自白宮方面的壓力。這次罷工改變了那麽多人的職業生涯和一生的命運。印刷工的領袖伯特倫·鮑爾斯得到了他想要的名氣。紐約一些報紙的財力被嚴重削弱,以至於一蹶不振。這次罷工可能加速了德賴富斯的死亡,且肯定無助於布拉德福德本人的報紙生涯。他承認它還影響了他的婚姻,最終導致婚姻破裂。他和他的前妻都又結婚了。他娶了一個加利福尼亞的寡婦,是一個藝術家和環境保護者。他將去當商業部的顧問,主持奧克蘭的一項試驗方案,旨在解決少數民族的失業問題。

布拉德福德讀完了A.H.拉斯金在《紐約時報》上發表的關於1962年至1963年罷工的文章後,感到很悲哀,在合作談判期間他受到很多壓力,要他與拉斯金多多合作。即便如此,盡管受到了這篇文章的批評,布拉德福德還是認為拉斯金的文章寫得很不錯。布拉德福德在《紐約時報》的位置被哈丁·F.班克羅夫特所取代。班克羅夫特是一個極其得體的、說話溫和並且很英俊的人,53歲,是坎特伯雷大主教理查德·班克羅夫特的後代。班克羅夫特從威廉斯學院畢業後上了哈佛大學法學院,後在紐約從事了五年律師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班克羅夫特當了海軍軍官。1945年他在國務院工作,結識了艾默裏·布拉德福德,並成了朋友。1951年班克羅夫特被杜魯門總統任命為聯合國集體措施委員會的美國副代表,1953年開始在日內瓦執行一項為期三年的任務,擔任國際勞工署的法律顧問。1956年班克羅夫特成為《紐約時報》的法律顧問和助理秘書,1957年成為秘書。布拉德福德離去後,哈丁·班克羅夫特被任命為《紐約時報》副總裁,搬進了布拉德福德在14層的辦公室。

龐奇·蘇茲貝格接管《紐約時報》後,班克羅夫特手下的指揮系統包括了公司的許多行政人員。他們已經在那裏工作多年,他們的名字每一天都刊登在社論版的頂端,然而在時報大樓外面實際上是無人知曉的——事實上,除極少數例外,這些管理者在大樓裏也是不為《紐約時報》的大多數記者和下屬編輯所知道。廣告部主任門羅·格林是個例外,因為他的辦公室在二層,離出納員的窗口不遠,那些每周到出納員窗口報賬的雇員經常能在那裏見到他。但《紐約時報》的財務主管弗朗西斯·A.考克斯,雖然自1951年以來就在報社工作,卻很少為《紐約時報》的雇員所認識。每一天考克斯都在《紐約時報》來來往往,這位平靜的前注冊會計師有和善愉快又無特色的面容,在《紐約時報》的5000多名雇員中也許只有幾十個人知道他是誰。安德魯·費希爾,蘇茲貝格新任命的負責生產的商務經理,在某些機械領域為人所知,但在時報大樓裏不是廣為人知的。在他被任命為《紐約時報》西部版的負責人後,這種狀況開始有所改變,這項任務使他同一些編輯有了接觸,他的照片也出現在報社的內刊《時報閑談》上了。

新業主管理隊伍中的另一個關鍵的行政人員是一個個頭較小、打蝶形領結、黑頭發的有能力的人,叫伊凡·維特。維特負責《紐約時報》的推銷、人事和產業關系,以及WQXR廣播電台。他1928年在20歲生日時加入《紐約時報》,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生,在那裏獲得了ΦBK協會的鑰匙,這把鑰匙在他的腰間總是叮當作響。維特出生在紐約州霍內爾的邊遠小村莊,像阿道夫·奧克斯的一個親密朋友、《紐約時報》的前商務經理路易斯·威利一樣。正是通過認識回鄉探親的威利,伊凡·維特才受到鼓勵向《紐約時報》求職。維特1928年在報社的第一項任務是拉分類廣告,一周18美元,但他在報社裏上升得很快。他迅速升遷的一個原因是他和威利的兄弟很合得來。威利的兄弟是一個大塊頭的、在比賽中被毀容的摔跤運動員,叫馬克斯·威利。路易斯·威利對他魁梧的兄弟的形象感到有點難堪。他的兄弟在縣裏的集市上當摔跤教練,每當來紐約時就到《紐約時報》看看。當馬克斯·威利出現時,路易斯·威利就讓他年輕的門生伊凡·維特快點把馬克斯領出辦公室——領馬克斯去看電影,去上布朗克斯動物園,去科尼島或者任何地方,只要遠離《紐約時報》就行。維特總能機智而迅速地做好這件事。路易斯·威利很感激,維特的早期生涯便有了一個好開局。1934年他成了《紐約時報》的推銷部主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他的部門增長到80人,一年預算有100多萬美元。這支隊伍包括文字編輯、藝術家、研究人員、統計員、生產人員。他們從事報紙和雜志廣告、廣播和電視的插播廣告、櫥窗展示、書市和地鐵的招牌設計等工作。有一次成功的地鐵廣告活動,強調了《紐約時報》上分類廣告的影響,描繪了人們微笑著說“我通過《紐約時報》找到了工作”。這次活動遭到了右翼政治集團的嘲笑,他們經常在遊行中揮舞著牌子,在費德爾·卡斯特羅微笑的大胡子面孔下引用這句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