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老子是誰?(第4/4頁)

到了那天,周靈王一家等候在山腳下,只見王子晉乘著一只白鶴,徐徐降落在緱氏山的頂峰,拱起手來向山下的家裏人告別。家裏的人看著他的音容笑貌,卻無法登上那險峻的山峰。王子晉在山巔停了幾日,然後騎上白鶴,飄飄然消失在白雲藍天之中了。只從雲彩裏落下兩只繡花拖鞋,算是他臨別時留給父親的紀念,這個地方因而被後人稱為“撫父堆”,堆上還修了一座廟,叫“子晉祠”。傳說每當風和日麗的日子裏,人們常常聽到簫管的聲音從祠中傳出來,給人以美好的遐想。

歷朝歷代,都有許多詩人詠太子晉。

屈原在《遠遊》詩中寫道:“軒轅不可攀援兮,吾將從王喬而娛戲。”南朝《古詩十九首》也存有“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的詩篇,李白則寫下“吾愛王子喬,得道伊洛濱”。杜甫也寫道:“範蠡舟偏小,王喬鶴不群。此生隨萬物,何處出塵氛。”白居易也有“子晉廟前山月明,人聞往往夜吹笙。鸞吟鳳唱聽無拍,多似霓裳散序聲”。

武則天在去嵩山封禪之時,專門來到了緱山之巔拜謁子晉廟,並在此立下了著名的“太子升仙碑”,隨後修建了升仙太子廟。

如今,升仙太子廟杳然不存,只有孤零零的太子升仙碑佇立在緱山之巔。

升仙太子碑之側,有幾座後人追念太子晉的石碑。其中一個為乾隆所立,碑上寫道:“緱嶺蔥蘢嵩嶽連,傳聞子晉此升仙。割來太室三分秀,望去清伊一帶綿。”

史上多有說太子晉因進諫而被廢為庶人,此說不見於正史,且不合常理。

太子晉早夭,留下一個遺腹子王孫宗敬。而太子晉的弟弟王子貴被立為太子,就是後來的周景王。

王孫宗敬長大之後,出任周朝司徒。後來王孫宗敬辭官遠走,來到晉國的太原,太原人稱他們為“王家”,從那以後,太子晉的後人以王為姓。

王孫宗敬之後的王家開始在太原繁衍,他的後代中產生了數不盡的英雄豪傑。

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大將王翦和兒子王賁功勞最大,王翦就是太子晉的後代。

後來王賁的兒子王離為秦朝大將軍,被項羽擊敗而自殺。王離的長子王元徒居山東瑯琊,就是瑯琊王氏始祖。王離次子王威則回到太原,但是不久前往揚州。後來,王威的九世孫王霸重返故裏,定居太原,成為太原王氏。

中國歷史上,太原王和瑯琊王都是名門望族,人才輩出。東漢的王允、晉朝的王導、王羲之,唐朝的王維、王昌齡、王之渙,宋朝的王旦、王安石,明朝的王陽明、王夫之等等,都是這兩處王家的後人。

南北朝時,只有王家在南北兩朝都是名門望族。

王姓後來分為二十一郡望,即二十一處,這二十一郡望並不都是太子晉的後代,但是以太原和瑯琊為王氏之首。

基本上,中國歷史上的王姓名人,十之八九出於或自稱出於太原王和瑯琊王。如今,南方各地王姓多半出於太原王和瑯琊王。

據日本栗田寬《氏族考》,日本“山田、山田禦井志、廣野、三宅等六氏皆為王氏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