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史上最牛釘子戶(第2/4頁)

矮人們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卻沒有想到別人在自己面前會有高人一等的感覺。你的自卑恰恰成就了別人的自尊,這不就是你的價值所在嗎?不就是你的優勢嗎?你不用努力,就能投人所好,讓人喜歡你,這不是老天爺的恩賜嗎?

晏嬰就是這麽想的,所以,他一直很快樂而且很自信。

這一天早朝,因為沒事,別人都走了,只剩下晏嬰陪同齊景公在這裏聊天。聊著聊著,感覺天氣有點寒冷起來。

“夥計,搞點熱東西來吃。”齊景公命令晏嬰,意思是讓他跑個腿。

“切,不好意思,我又不是管你夥食的。”齊景公沒想到的是,晏嬰竟然拒絕了。

“夥計,我冷啊,那你幫我取件皮衣總行吧?”

“不好意思,我也不是管你皮衣的。”

“嘿。”齊景公禁不住有些惱火了,這要是換了別人,早就屁顛屁顛把自己的衣服脫了獻上來了,怎麽這晏嬰這麽不識相?當然,晏嬰的衣服自己也穿不了,這也是事實。“你,你就不能學個雷鋒嗎?”

那時候當然沒有雷鋒,不過意思是這麽個意思。

“雷鋒誰啊?我憑什麽要學他?我做好自己分內事就行了。”晏嬰一點也不管齊景公的不滿,堅持不去幹不屬於自己的事情。

“那,那你分內的事情是什麽?”

“那就是大臣的職責,知道不?大臣,用來管理國家,用來分辨是非,糾正君主的錯誤;用來制定法律,傳播四方。至於您剛才讓我學雷鋒的事情,那是您的小臣幹的活。”晏嬰說得理直氣壯。

齊景公被晏嬰說得無話可說了,沒辦法自己站了起來。

“你等等,我披件衣服再出來。”齊景公只好自己走路了。

從那之後,齊景公再也沒有讓晏嬰學過雷鋒了。

後來的中國歷史,很多大臣喜歡幹小臣的活甚至專門幹小臣的活,這是後話。

那一天晏嬰和齊景公聊到當年崔杼殺齊莊公的事情,齊景公突然想起什麽來。

“夥計,我問你,忠臣應該怎樣侍奉他的君主。”齊景公問,因為他想起當初晏嬰的“打醬油”言論了。

“忠臣嘛,就是我在國君在,國君不在我還在。”

“這話什麽意思?”

“就是國君被殺了,我不去拼命;國君流亡了,我也不出國。”

“那你這算什麽忠臣?我給你封邑給你地位,可是我有危難你不肯作犧牲,要你這樣的忠臣有什麽用?”齊景公有點惱火,大聲喝問。

“哎,有理不在聲高,知道不?如果國君能聽從忠臣的良言忠告,永遠也不會有危難,我為什麽要去犧牲啊?如果國君能夠聽從忠臣的運籌帷幄,那永遠也不會流亡,我哪有機會跟著您出去啊?如果國君把忠臣的話當成放屁,那就是該死活不了,我要是犧牲了,那就叫妄死。如果國君不聽好言相勸,那就該被趕出國,我要是跟著去,那就叫詐為。所以,忠臣就是能夠向國君提供正確意見的人,不是跟著國君去死去流亡的人。”晏嬰臉不變色,一通話出來,齊景公又傻了眼。

後來的中國歷史,妄死和詐為被當成美德來宣揚,這也是後話。

【釘子戶】

晏嬰的封邑原本不多,又沒有接受齊景公的年終獎,因此家裏很窮。窮到什麽程度?沒有好衣服穿,沒有好車好馬,家裏沒有好吃的。最糟糕的是,住房條件比較差。

齊景公了解到晏嬰生活困難的情況之後,決定給一點組織關懷。

“夥計,我聽說你的住房靠近市場,又潮濕又矮小還很老舊,而且環境很亂,豬叫狗叫的,十分嘈雜,而且塵土飛揚。這麽說吧,簡直沒法住了。這樣,我有現成的裝修好的大房,家私齊全,你明天就搬過去吧。”齊景公想得還挺周到,他從來沒有這麽關心過一個人。

說起來,這就是早期的高級福利房了。

按照齊景公的設想,晏嬰就該屁顛屁顛回去搬家了。可是,齊景公錯了。

“主公,多謝多謝了。不過,這房子是我爹從前住過的,能住那裏我已經感覺很幸運了。雖然房子舊點,環境亂點,可是市中心地段好,離市場近,買菜什麽的方便。所以,我就不搬了。”晏嬰竟然拒絕了,理由是買菜方便。

齊景公當時就笑了,心說你還真買菜?

“夥計,你還真的自己去買菜?那我問你,市場裏什麽便宜,什麽貴?”

“鞋子便宜,假腿貴。”

晏嬰回答完,齊景公竟然不說話了,他在想,為什麽鞋子便宜而假腿貴?很容易他就想明白了:因為被砍腿的人太多了。齊國的刑法中,很多小罪都要被砍腿。

第二天,齊景公減輕了刑罰。

為此,《左傳》裏的君子評價說:“仁人之言,其利博哉。”一個仁慈的人,他的話能給大家帶來利益。晏嬰一句話,就讓齊景公減輕了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