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〇章 延陵季子(第4/5頁)

“公子的意思?”

“齊國現在是子雅子尾當權,兩家驕橫奢侈,不把別人放在眼裏,實際上跟崔家和慶家沒有什麽區別。可是,我看陳家和鮑家似乎都在收買人心,齊國終究免不了另一場內亂。說實話,我有些為你擔心。”

“公子,你所說的就是我所擔心的,我應該怎麽辦?”晏嬰一下子緊張起來,急忙請教。

“我建議你把封邑退掉,把官辭掉,這樣就可以幸免於難。”季劄出了這麽個主意,現在這就叫“裸退”。

“好主意。”晏嬰叫好,其實,他早就有這樣的想法,只是一直沒有下定決心。

季劄走後,晏嬰通過陳常向齊景公申請裸退,齊景公還有些挽留的意思,找子雅子尾一商量,這兩位異口同聲:“好啊好啊,他退回來了,我們哥倆分了吧。”

齊景公沒脾氣了。

離開了齊國,季劄來到了鄭國。

鄭國人對季劄非常尊重,子皮為首,熱情接待。只有一個人沒有把季劄當回事,那就是良霄。宴請季劄的頭一天,良霄喝得爛醉,以至於第二天的宴請都無精打采。

季劄和子產一見如故,季劄贈送子產一匹白絹大帶,子產則送給季劄一件麻布衣服。

這一天,子產單獨宴請季劄。

“子產,我看子皮倒是個不錯的人,只是良霄有些奢侈狂妄,似乎大家對他都不滿,包括子皮也是在忍他。我估計,他的結局不是流亡就是被殺,到時候,就該你來管理國家了。你可一定要依照禮法來管理阿,否則鄭國還要亂。”酒過三巡,季劄談出自己對鄭國的看法。

“公子,早就聽說你看問題入木三分,今天的點撥,讓我茅塞頓開。公子的指點,我謹記在心了。”子產對季劄更加佩服,兩人盡醉而歸。

季劄的話,子產確信自己有機會改變這個國家。於是,他開始醞釀怎樣去實施自己的想法。

離開了鄭國,季劄又來到了衛國。

衛國對季劄的接待比任何國家都要熱情,衛國的卿們也都很尊重季劄,紛紛向他請教。

在衛國,季劄過得非常愉快,與蘧瑗、史狗、史鰌、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談得都很投機。

“衛國有很多賢能的君子,不會有什麽禍患。”季劄下了結論。

難道是誰對他好,他就說誰好?

當然不是,衛國隨後的歷史證明了季劄的判斷。

離開了衛國,季劄來到此行的最後一站:晉國。

晉國人也早就聽說了季劄在魯國的傳奇故事,因此趙武親自接待,禮數非常恭敬。不僅趙武,韓起和魏舒也都恭恭敬敬地請教,而另外三個卿不以為然,覺得沒有必要對這個南蠻子這麽客氣。

季劄早就聽說過叔向的大名,此次兩人相見,也是惺惺相惜。

季劄離開晉國之前,叔向特地去拜會了季劄。

“公子,想請教你怎樣看晉國的局勢。”叔向真心請教。

“晉國公室衰落,政出多門。越是這個時候就越要低調謙虛,否則一定先滅亡。趙武、韓起和魏舒都很謙虛,我估計,晉國今後恐怕要歸於這三家了。”季劄看得清楚,分析得也清楚。

“那,我應該怎麽辦?”叔向有些緊張。

“你盡你的本分就行了,不過你為人耿直,要避免卷入權力鬥爭,這樣就能遠離災難。”季劄又給出了答案。

“多謝指點。”叔向很感激,他知道季劄的話都是金玉良言。

在齊國,季劄指點晏嬰;在鄭國,季劄指點子產;在晉國,季劄指點叔向。對於季劄來說,這三個人都是他喜歡的人,可是他的指點並不一樣,為什麽?因為季劄知道這三個人的處境不一樣,面對的問題不一樣,所以需要不同的應對方略。

季劄是真正的高人,看問題一針見血,提建議直達要害。

【心許之劍】

離開了晉國,季劄感覺一路上很輕松。通過在各個國家的觀察,他更加確信自己拒絕當吳王是正確的決定。

不過,他還有一件事情要做。

穿過徐國,就要回到吳國。

在徐國,季劄知道一個消息:徐國國君已經死了。

“啊!”季劄大吃了一驚。

“他葬在哪裏?”季劄問。

於是有人告訴他徐國國君的墓地。

季劄來到了徐國國君的墓地,墓地上有一棵樹,季劄解下了自己身上的那把寶劍,掛在了樹上,然後轉身走了。

“公子,你這是幹什麽?”隨從們有些驚訝,畢竟這把劍是一把寶劍。

“我送給徐國國君的,一個人要講信用的。”

“可是,公子從來沒有答應過他啊!”

“不,我在心裏早已經答應了他,只是因為這一路上要用到,所以決定回來的時候給他。我不能因為他死了,就違背我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