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九章 子產面臨的抉擇(第4/4頁)

但是,子產知道,自己的家族將不會是聚變的力量,在聚變的過程中隨時有可能成為被吞並被消滅的對象。

為什麽這樣?首先子產內心很抗拒瓜分鄭國這個事實,其次,子產家族算不上七穆中的主流。

在鄭穆公的所有兒子們當中,當初子孔、子然和士子孔走得很近,但是,關系最緊密的是子罕、子駟和子豐。為什麽這樣?因為這三位是同母兄弟,三人之間有天然的親近感。

在子孔被殺之後,子罕、子駟和子豐的後代們團結得更緊密了,因為在與子孔的鬥爭中他們感受到了什麽叫做團結就是力量。現在,子罕的孫子子皮、子駟的孫子駟帶都是卿,子豐的兒子子石僅次於卿。這一股力量,是鄭國當前最大的力量。

而其余的四個卿之間,他們的凝聚力就要小得多。

所以,盡管子產在鄭國的卿裏排名第三,僅次於子皮和良霄,他還是非常小心。

要保住自己很簡單,退休回家就行;要保住家族也不是太困難,退回一部分封邑,然後退休回家就行,畢竟大家都是親戚,只要你不擋人家的財路,面子都是會給的。這一點上,子產比叔向的處境要好得多。

但是,子產面對著與叔向所不同的處境,那就是晉國的興衰與叔向的家族命運沒有關系,或者說叔向根本也沒有資格去改變自己的國家。可是子產不一樣,只要努力,他有機會去改變國家。另一方面,鄭國的興衰直接關系到子產的家族命運。子產明白,如果任由七穆之間的矛盾發展下去,如果這個國家不作些改變,那麽世界和平是靠不住的,晉國和楚國隨時會滅掉鄭國,那時候,子產的家族也就完蛋了。

家族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的時候,子產明白,自己是不可能獨善己身的。要保住家族,就要保住國家。

後世有人認為子產比叔向更賢,其實不然,大家都是形勢使然。叔向如果要做晉國的子產,恐怕連自己都保不住了。

盡管想得明白,子產還是有些猶疑,在家與國之間拿不定主意。

直到有一天,一個人的到來終於讓子產下定了決心。這個人是誰?季劄,吳國王子。

季劄為什麽到鄭國來了?他又怎麽能夠讓子產下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