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七章 子產升官記(第3/4頁)

“我看,咱們也跟齊國一樣,陽奉陰違。”遊皈提出建議。

“不好,我覺得咱們應該體現出真誠來,主動跟他們的卿溝通。”子張性格比較溫和,傾向於忍氣吞聲。

“我覺得,幹脆投靠楚國人算了。”良霄最討厭晉國人,巴不得跟他們斷絕關系。

“子西,你怎麽看?”子展問子西。

“我想聽聽子產的。”子西這樣回答。

於是,子展和子西都看著子產。

“晉國這個國家,國君已經被架空,各大家族把持政權,但是都是為了家族利益,所以,這個國家已經是外強中幹。這個國家掌握在一幫腐敗分子手中,他們只想占你便宜,所以,跟他們走得太近不是件好事。但是回過頭來,公然與他們作對也不聰明,我們沒有必要做他們的對立面。所以,對晉國,要保持距離。對於牽涉到我們自己的利益,要據理力爭,不要怕得罪他們,他們就是一幫無賴,我們越是忍讓,他們就越是瞧不起我們。我們強硬,他們反而尊重我們。”子產娓娓道來,子展子西聽得頻頻點頭。

“兄弟,以後跟晉國打交道的事情就交給你了。”子展很高興,他沒有想到子產這個看上去很溫和很低調的人,竟然也是個很強硬的人。

【兩個典型】

所以,當晉國人來指責鄭國,並且要求鄭國國君前往晉國朝見的時候,子展並沒有貿然請鄭簡公前往,而是派子產去了。結果,子產一番措辭強硬的應答讓範匄低頭服軟。

子產的任務完成得非常出色。

“兄弟,真行。”子展非常高興,他現在知道誰可以接自己的班了。

子產回到鄭國之後沒有多久,子張去世了。

子張是子印的兒子,子產的堂兄。

在去世之前,子張立了兒子印段(伯石)為繼承人,裁減家臣,降低祭祀的規格。然後留下足夠祭祀用的土地,多余的土地全部退還給國家。

“吾聞之,生於亂世,貴而能貧,民無求焉,可以後亡。敬共事君,與二三子。生在儆戒,不在富也。”這就是子張給印段的臨終遺言,簡單翻譯:生於亂世,就算地位尊貴也要安於清貧,這樣就沒人打你的主意,就能活得長點。要尊重國君,尊重上級和同僚。生存下去的關鍵在於保持儆戒,而不在於有多少財富。

子張真是一個清醒的人,所以《左傳》裏的君子給他的評價是:自戒。

子張九月份去世,十二月份的時候,又死了一個。誰?遊皈。

如果說子張是自戒的榜樣,那麽遊皈就是不自戒的典型了。

三年前遊皈的父親公孫蠆去世,因為他在晉國攻打秦國的戰役中表現出色,因此晉平公請求周王室允許使用卿以上才能用的大路車來為他送葬。三年之後,遊皈要去晉國向晉平公表示感謝。

還沒有走出國境,就遇上了正在迎親的一隊人,遊皈湊上去一看,發現新娘長得如花似玉一般。

“給我搶了。”遊皈一聲令下,仗著人多勢眾,把新娘給搶了,然後直接送回了自己的封地。

這下好了,遊皈連晉國也不去了,先回家跟美女洞房去了。

遊皈沒想到的是,這美女的未婚夫也不是善類,而是鄭國數一數二的武林高手。結果也就爽了兩天,武林高手領著幾個兄弟趁著夜色潛入遊皈家中,哢嚓哢嚓,男的殺了,女的搶走,連夜逃出了鄭國。

遊皈就這麽死了,死的時候,還光著屁股呢。

下卿,相當於現在的副總理。副總理在床上被人砍了,而且是光著屁股被人砍了,立即引發轟動。換了現在,就是國家級大案。

“奶奶的,破案?我還想再砍他兩刀呢。一個國家的卿,是為人民做主的,他倒好,不為人民做主,為人民做愛去了,他這麽胡作非為,死有余辜。”子展拍桌子大罵遊皈,不僅不破案,還廢了遊皈的兒子遊良,而立了遊皈的弟弟遊吉。

隨後,子展派人找到殺了遊皈的人,請他回到家鄉,同時警告遊家的人不許報復。

子展,鄭國人民的好總理。

【對付晉國人】

鄭國的政局日漸穩定,幾位卿也都很盡心盡力,百姓的生活都有了改善。可是,晉國所要求的貢賦越來越重,這讓鄭國人感覺到不堪忍受。

“子產,晉國人貪得無厭,向我們索要的貢賦年年都在增加,再這樣下去,過不了幾年鄭國就破產了。你看,有什麽辦法讓他們減少我們的貢賦?”這一天,子展找來子產商討這件事情。

“你不說我也正想來找你說說這件事情呢。”子產說。他思索一下,接著說:“其實現在是一個好機會,想想看,晉國剛剛平定欒盈的內亂,齊國公開攻打晉國,其余國家也都對晉國三心二意。這個時候,如果我國國君前往晉國朝見,晉國人一定會感動,我們趁機提出貢賦的問題,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