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信陵君救趙(第7/9頁)

朱亥就是侯嬴的屠夫朋友。自從第一次見過後,信陵君多次請朱亥到府上,都被他拒絕,因此也沒打過多少交道。但是在侯嬴的堅持下,信陵君還是親自到菜市場,請朱亥同行。

這一次,朱亥很爽快地答應了。

侯嬴在夷門送別了信陵君和朱亥,估算著他們已經抵達鄴城的時候,就向著鄴城的方向自殺了。

自殺的理由很簡單:我既然不能陪同公子去冒生命危險,那就主動結束自己的生命,作為對公子的臨別贈禮吧!

信陵君帶著三千門客來到鄴城,進入晉鄙軍中。不出侯嬴所料,晉鄙將虎符反復查驗了幾次,然後說道:“虎符是真的,但是老臣仍然覺得不放心,想派人回大梁核實之後,再將軍權交給公子。”

當時朱亥就站在信陵君身後,袖子裏藏著一根四十斤重的鐵椎。聽到晉鄙這樣說,朱亥便上前一步,舉起鐵椎猛砸下去,將晉鄙砸得腦漿迸裂,當場死亡。

信陵君大吃一驚,但事已至此,也只好將晉鄙安葬,然後把將士們召集起來,宣布:“父子兩人都在軍中的,父親可以回家,兒子上戰場;兄弟兩個都在軍中的,兄長可以回去,弟弟為國盡忠;如果是獨生子,馬上回去奉養父母,這兒沒你的事了。”

經過這樣一整編,十萬大軍還剩下八萬人。這八萬人都已經將家裏的後事安頓好,了無牽掛,懷著必死之心跟著信陵君來到邯鄲城下。

春申君得知魏軍挺進的消息,立刻派將軍景陽率楚軍主力前來會合。平原君在城裏看到楚、魏兩國的旗幟,拿出自己的家財犒賞軍隊,提高士氣,並且組織了一支三千人的敢死隊出城接應。趙、魏、楚三軍裏應外合,不到一日功夫,便將王龁苦心經營了三年的邯鄲大營攻破,將趙國從瀕臨滅國的險境中解救出來。

趙孝成王和平原君親自出城迎接信陵君。平原君將信陵君的箭袋背在身上,在前面引路。趙孝成王向信陵君行跪拜之禮,說:“從古到今的賢人,還沒有誰能夠比得上公子!”

且說大梁方面,魏安僖王對信陵君盜竊兵符、殺死晉鄙一事極為惱火,聽到邯鄲解圍的消息,表面上額手稱慶,心裏卻妒忌得直咬牙。信陵君當然也知道這一點,在把秦軍完全驅逐出趙國境內之後,便讓其他將領將八萬大軍帶回了魏國,自己則帶著門客在趙國居住下來。

趙孝成王和平原君商量,打算封給信陵君五座城池。信陵君聽說後很高興,認為這也是理所當然的。這時朱亥對他說了一番話,意思是,但凡人有恩於己,應該永世不忘;如果是己有恩於人,則應該將它盡快忘掉。您假傳王命奪取兵權以救援趙國,對於趙國來說當然是有功的,可對於魏國來說,就很難說是忠臣了。可您現在只記得自己有功,不記得自己有過,我認為是不可取的。

要說信陵君的臉皮,那也不是一般的薄。聽到朱亥這番話,立刻無地自容。這時趙孝成王命人灑掃街道,親自將信陵君迎接到王宮,而且請他從西邊的台階上殿以示尊貴(此乃接待諸侯之禮)。信陵君趕緊推辭,弓著身子從東邊的台階走了上去,對趙孝成王說:“下臣不勝惶恐,下臣此舉,有負於魏國,無功於趙國,怎麽敢接受這麽高規格的禮遇?”

聽到信陵君這麽說,趙孝成王越發佩服他了,最後雖然沒有將五座城池封給他,但也封了一座鄗(hào)城(今河北省邢台),以供他和門客日常生活開銷,而魏國也保留了信陵君的封地和待遇。從此,信陵君就留在趙國定居,一留便是十年。

唐代詩人李白有一首著名的《俠客行》,寫的就是信陵君等人當年的事跡。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伴君如伴虎:白起、範雎的結局

邯鄲之戰,無疑是自閼與之戰以來,秦國遭受的最大軍事失敗。

王龁潰敗的消息傳到鹹陽,秦昭王的第一反應仍是——非白起不可收拾殘局。不過這次他沒有親自到白起府上去請,而是派人給白起下了一道強硬的命令:大王命武安君為大將,全權指揮遠征趙國的秦軍,即日起程,不得有誤。

言下之意,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沒得商量了。

白起躺在榻上接待了使者,說:“請轉告大王,不是白起不接受命令,而是實在病得太重,去不了那麽遠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