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阿兒忻台二使西域(第2/2頁)

迷兒即剌歸國時,成祖派白阿兒忻台隨同西行,再訪帖木兒帝國。保存在《明史·哈烈傳》中的成祖致沙哈魯國王國書就是此次西行時攜帶的。明成祖國書中最引人注目之處是調停沙哈魯與其侄哈裏之間的矛盾。邵先生曾作簡要討論。明與帖木兒帝國相距萬裏,除帖木兒晚年企圖遠征明朝,引起兩國關系緊張之外,基本上無利益沖突。帖木兒在世時,明主要與帖木兒本人打交道,明代文獻有時稱帖木兒駙馬、有時稱撒馬爾罕,其實一也。帖木兒曾指定其子烏馬兒·沙依黑(‘Umar Shaikh)之子皮兒·馬哈麻·汗(Pīr Mahmmad Khan)為繼位者。帖木兒逝後,其另一孫哈裏(米闌沙之子)原居於達失幹(Tāš-kent,突厥語“石城”,今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他利用皮兒·馬哈麻·汗遠在印度的機會,侵占撒馬爾罕,奪取君位。這一時期,恰逢明朝“靖難之亂”初定,兩國往來不多。至永樂四年(1406),哈裏為改善兩國關系,主動派大臣虎歹達送回扣留其境達十三年之久的傅安,使兩國恢復往來。

虎歹達一行離境後不久,其國內又發生內亂,哈裏失位,被帖木兒另一子沙哈魯收系。沙哈魯利用此機會起兵,攻入撒馬爾罕,命其子兀魯伯(Uluq Beg,突厥語意為“大官人”)統治其地。明朝尚不知情,利用虎歹達歸國的機會,命白阿兒忻台隨行出使撒馬爾罕。

白阿兒忻台是兩國恢復關系後首位西行的明朝使臣,擔負著了解帖木兒去世後國情變化的責任。在撒馬爾罕接待他的應是兀魯伯,他在西域想必聽說了居於哈烈的沙哈魯奪位的消息和哈裏與其叔沙哈魯不睦之事。明朝若欲與帖木兒帝國保持關系,必定不能只與控制撒馬爾罕的兀魯伯往來。所以當白阿兒忻台次年與撒馬爾罕使臣沙黑奴兒丁一起入朝後,明成祖即派傅安隨同西行。傅安當初在留居西域的十三年中,曾遍訪諸地,很可能訪問過哈烈,也可能曾見過沙哈魯。所以雖然他歸國時曾表示願意告老,成祖在用人之際仍再度命他出使,並明確要求他在訪問撒馬爾罕後再訪哈烈。

傅安歸來後,帶來了沙哈魯和哈烈以及帖木兒帝國的確切消息。哈裏曾送還傅安,有功於明,落難之後成祖希望他有一個善終。他在致沙哈魯的國書中以相當篇幅調處其國內爭紛,應當既是為了回報哈裏,也是為了維護明朝與西域的關系。

白阿兒忻台這次訪問帖木兒帝國前後持續了三年,至永樂十一年(1413)六月才返回。隨他東來的有帖木兒帝國各地貴族派來的使臣,如哈烈、撒馬爾罕、失剌思(今伊朗設拉子)、俺的幹(今烏茲別克斯坦所屬費爾幹那盆地東部之安集延)、俺都淮(今阿富汗北部與土庫曼斯坦交界處之安德胡伊)等地(注:《明太宗實錄》冊13,第1690頁。帖木兒帝國派往明朝的使團的組成方式很奇特,團內常有各支貴族的代表。如永樂二十年(1422)沙哈魯國王派往明朝的使團就由沙哈魯的使節沙地·火者率領,其隨員由長子兀魯伯、次子亦不剌金、三子拜升豁兒、四子蘇玉兒合惕迷失、五子術乞分別派出的代表組成。撰寫《沙哈魯國王遣使中國記》的蓋亦速丁就是拜升豁兒的代表。),足見他訪問了許多地方。

有關白阿兒忻台西使的資料很少。《明實錄》記永樂十一年七月白阿兒忻台歸來後,明政府“升奉使撒馬爾罕等處官,旗指揮僉事馬哈目·火者為指揮同知,正千戶鎖住等為指揮僉事,試百戶孫交等實授百戶,總旗劉從善等為試百戶,亡歿者,子孫如例升襲”。(注:《明太宗實錄》冊13,第1695頁。)這些受封者應當都是白阿兒忻台的隨行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