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洋布和西洋絲布(第2/2頁)

明曹昭還提到過一種“西洋剪絨單”。他說這種紡織品“出西番,絨布織者。其紅綠色年遠日曬,永不褪色,緊而且細,織大小蕃犬,方而不長,又謂之‘同盆單’,亦難得”。(注:《新增格古要論》卷8,葉五,北京中國書店刊本。)所謂剪絨即地毯。這種紡織品早在元代即輸入中國。元《大德南海志》卷7在“舶貨”條中提到了“剪絨單”。(注:《元大德〈南海志〉殘本》(附輯佚),廣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既名之為“西洋剪絨單”,可能來自馬八兒或印度南部。

“西洋布”的稱呼一直沿用到清代。清陳倫炯在述“小西洋”(即印度)時說,當地“人即西域狀,鬈須環耳,衣西洋布”。(注:李長傅校注,陳代光整理:《〈海國聞見錄〉校注》,第61—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