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於郭同震(第2/3頁)

北平學生移動劇團是抗戰時期唯一一支以北平大學生命名的劇團。團員有榮高棠、楊易辰、陳荒煤、姚時曉、郭同震、方深、程光烈、王拓、張楠、張瑞芳、張昕、莊碧華、胡述文、管平。後來,其中不少人成為文藝界、黨政界的名人、高官。在歷時一年多的旅程中,他們跨越北京、天津、山東、河北等地,長達兩萬多裏,舉行了上百場演出,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反正》《林中口哨》《花子拾炸彈》等十幾個劇目,積極宣傳抗日。

1937年夏天,年輕的郭同震由郝龍領著出現在同伴們面前,從此開始了一個充滿謎團的故事。

當時的郭同震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張楠在20世紀80年代的一篇文章中回憶,移動劇團組建的時候,北平地下黨市委書記黃敬就曾經告訴過她:

你們隊伍裏的郭同震是叛徒,他有血債,對他要警惕,必要時甩掉他。

一個有血債的叛徒和一夥進步青年在一起,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裏相處不錯,這在今天看來似乎有點難以想象。對此,張昕說:張楠記憶有誤。說“有血債”可能是把後來的記憶提前了。她清楚地記得,當年張楠為了要自己配合工作曾悄悄告訴說,郭可能是叛徒,但並沒有提到有血債。程光烈支持了張昕的觀點,說當時知道郭可能是叛徒,並沒有說有血債,並認為,如果當時郭有血債對他可能就是另外一種態度了。遺憾的是,榮高棠這個當年劇團裏黨的核心人物對此索性沒有任何印象。

80年代中期,張楠在一次回憶中曾經說:“雜牌”(即郭同震)在“九一八”前後加入了共產黨。這一點,沒有材料證實,郭自己也從未承認過,到底是不是共產黨員,也始終是一個謎。張昕也回憶說:“‘北平學生移動劇團’中的許多人……經常出現在荒煤(陳荒煤)的生活裏,但我卻從未聽他說起過郭同震。似乎他已經被大家遺忘了……對於這支隊伍來說,他是另外一種顏色,對於多數人來說他始終是一個謎。”

郭同震似乎是想從移動劇團拉人另組隊伍,但沒有成功。他獨自一人隨鐘志青過河,招募新人,充實山東省教育廳劇團。新的劇團維持的時間不長,演出也沒有什麽影響力。後來郭同震索性帶了一夥人去打遊擊,還在林彪的115師當過偵察大隊長。共產黨還是懷疑他與國民黨的關系,曾經把他關起來連續審訊了四天四夜,終因無證據定罪而將他釋放。後來,他繼續跟著何思源,直到抗戰勝利。

以後的事情更是同伴們誰都沒有想到的。

1945年,郭同震回到北平重返軍統。戴笠再次接見了他,並同他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任命他為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軍統)華北工作區特種工作組上校組長。在離開軍統多年之後,這個沒有文憑、沒有經過情報工作專業訓練,還參加過共產黨活動的郭同震,終於得到了一個“與自己個性最為相稱的職務”。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郭同震改名谷正文。

谷正文一直記得,國民黨的特務頭子——軍統局局長戴笠曾經在他的私人日記上寫下這麽一段話:“郭同震讀書甚多,才堪大用。”1946年,戴笠死於空難,倉皇之間,蔣介石命令軍統局主任秘書毛人鳳接任局長,毛人鳳在清點戴笠遺物時,發現了這段和谷正文有關的記載,因而對“谷同志”另眼相看。

郭同震在北平解放前夕帶領軍統組織的人馬飛往台灣。早先,軍統局已經改名保密局,當時谷正文帶著他的幹員,硬是從台灣大學的校產把農學院養馬場的那塊土地給奪了過來,作為保密局在台灣的落腳之地。這件事堪稱谷正文為保密局遷台後,做的頭一樁大事。

1950年3月,蔣介石在台北宣布復行視事,自行恢復“總統”職務。他意識到失去大陸政權除了軍事上的失利,情報戰場上的敗績更是關鍵因素。斯時谷正文的職務是保密局偵防組組長,軍階上校。起先,谷正文除了是保密局上校偵防組組長,也是馬祖島“反共救國軍”的副總司令。總司令虛懸,上面沒有派人,按照谷正文的說法,總司令雖然空在那兒,其實就是蔣介石本人。

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谷正文利用他對共產黨北方的組織發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先後逮捕了台灣地區700多名共產黨特工。但說到谷正文生平戰績“最輝煌”的一次,就不得不提到“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爆炸失事案。1955年4月,以周恩來為團長的中國代表團計劃於11日乘坐印度航空公司包機“克什米爾公主”號從香港起飛,經印尼首都雅加達前往萬隆參加亞非會議。但該機從香港起飛4個多小時後爆炸失事,機上8名中方人員和3名外籍人士全部罹難。所幸周總理臨時改變計劃,從昆明取道仰光到達雅加達。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