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石作(zuó)注117(第2/2頁)

莊:好吃。它天然冰啊。天然冰,冰窖的冰是透明的,跟玻璃似的。人造冰是烏的,是不是?什刹海原來熱鬧著呢,哪兒像這會兒弄得亂七八糟的。那會兒搭的席棚都在那河裏頭搭的,走上去,賣鮮貨的,玉蘭花兒,那會兒(婦女)穿大褂,哪兒能就這麽幹著出去啊,得戴鮮花兒。像咱們這普通小家兒的,也戴一對啊或者4個,它有那茉莉,穿著好看。賣蓮子、雞頭米(即芡實)、菱角米,可好了,你們沒看見過。雞頭米和雞腦袋長得一樣,渾身都是刺兒啊,頭兒就跟雞嘴似的,得拿一個棍兒,上頭有根針,這麽一掇,還紮手啊,戳住了拿刀一拉,裏頭就出來了,跟羊糞蛋兒似的,把它煮了,單有一鉗子,這麽一軋就開了。

定:多費事啊。

莊:那費什麽事啊。從前那筒子河,那凈是蓮花兒、藕啊,蓮花兒開這麽大朵,這蓮花兒全是寶啊,外國人都買那蓮花兒。荷葉熬荷葉粥,綠豆粥快熬得了,把鮮荷葉往上一蓋,粥有鮮荷葉味,清胃的。過去哪兒哪兒都是荷花兒,真是一筆好錢。現在北海瞅著都要死了都。那會兒我哥哥的小學老師姓陳,陳老師他們家包那河地,故宮管不著筒子河那段兒,陳老師包下來了,管理得好著呢。陳老師有個兄弟是個瘸子,瘸五爺,他不能工作呀,他就看那個河地。那陳老師挺有錢的,真闊呀。

包月車,這你們沒人能知道。這車的下邊有腳鈴,要拐彎的時候踩著腳鈴,這麽一擡,叮當叮當。還有那種電石燈,那燈好看著哪,車兩邊一邊一個。頭裏拉車的也有一個喇叭,一按那喇叭,那聲兒我還記得呢:di-gu-di-gu, di-gu-di-gu,那種太平景象,沒有啦!

張碧君:老太太懷舊。

莊:不是懷舊。你看現在這樣兒,都這模樣了!

我們住小石作10號。小石作凈是好房啊,大高玄殿旁邊,小樓那兒,那會兒是一個衙門,大高台階大門,裏頭挺不錯的。11號有個太監,也姓張。他那房子特好,大四合院兒。我那時候也就十歲、十一歲,瞅見那老爺都得有規矩,小孩也得叫他:“張老爺!”太監就忌諱叫先生,不讓叫先生。得叫他老爺,這你們不知道吧?他“宮”了以後啊,他那個都擱到升裏頭,寫著他的名字、生日、八字,供著。這是有說頭兒的,為的是指著這名字,“指日高升”的意思。這沒人知道注120。

定:那不都爛了?

莊:不會。(眾笑)故宮裏頭有使它永遠不壞的東西,使它保存。

張莉:太監什麽樣兒啊?

莊:跟老太太一樣。

定:那時候太監多不多?

張碧君:有,我聽說北長街那一塊兒,路西的後宅胡同吧,50年代的時候住好些太監呢。景山也有太監,就是轟出來在景山住著。那都是老太監了。有個劉爺爺,個兒挺矮。

莊:太監他一個人孤身哪,就養好多狗,小巴兒狗。哎喲這小巴兒狗打扮得好看著的呢,使絨繩梳著小辮兒,身上也老有東西掛著,穿著小緞子衣服。太監不是胖嘛,太監都胖,走道兒跩跩的,一群小狗跟頭裏開路。那會兒也沒汽車,要這麽多汽車非得給軋死。太監也結婚,有個張太太,張太太的樣兒我還記得呢,梳著小元寶頭,戴著各種簪子什麽的,那會兒不是梳頭都戴簪子麽。穿得好,打扮得也好,出來都有老媽子跟著。有什麽用啊,都是窮人家的女兒嫁給太監,不就為的吃點飯。這叫什麽世道啊。

[張宗堯:她留戀過去的三座門。大高玄殿前面有三座門,西邊有兩座牌樓。遷到陶然亭公園的是牌樓,牌樓遷走一個。還有金鰲玉橋,是很高的一座橋,這邊一牌樓,那邊一牌樓,煤車要上去都得幾個人推上去,特別高。現在是平的,中南海還修了很高的欄杆。老姑姑最懷念這個,因為他們經常到那兒玩去。……她人很聰明,很懷念故宮這一段兒,特懷念,其實她沒在故宮幹過。]

當年的三座門

昔日大高玄殿前的牌樓注121

附圖:張國莊所述居住地點與活動區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