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奧運會,全世界近一半國家不願參加……(第3/3頁)

在參加的國家裏,又有一個國家深深刺痛了蘇聯,這個國家,還是中國。

中國奧運代表團抵達洛杉磯機場,是洛杉磯奧組委主席尤伯羅斯親自到機場迎接的,據說他還激動地說了一句美國式的誇張的話:“你們拯救了奧運會!”

在洛杉磯奧運會上,許海峰為中國代表團射落第一金,由此開始了中國的奧運會征程。

饅頭說

“啊,體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間建立愉快的聯系!”

這是《體育頌》中的一句話,作者是現代奧運會奠基人顧拜旦。

顧拜旦終身追求的目標,是讓體育遠離政治,讓奧運呼喚和平。但是,隨著現代奧運會關注度的逐步上升,它無可避免地會被政治盯上。

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受到全世界矚目的奧運會,開始遭遇越來越多的危機: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發生了以色列運動員被當作人質最後被槍殺的黑暗一幕;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因為種族歧視問題,很多非洲國家抵制了這屆奧運會;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是高峰;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遭遇蘇聯等東歐國家的抵制;1988年漢城奧運會遭遇朝鮮、古巴、埃塞俄比亞和尼加拉瓜的抵制;直到1992年,冷戰結束,巴塞羅那奧運會才實現了大團圓。

當奧林匹克運動會和國家利益發生沖突,究竟應該怎麽辦?

很遺憾,直到現在,依舊沒有一個圓滿的解決答案。

事實上,當一些政治行為發生在奧運舞台上時,背後犧牲的,是為之辛苦四年的運動員的利益。

美國總統卡特宣布抵制莫斯科奧運會之後,就在運動員和教練層面引起了反彈,最終他只能把美國原本打算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邀請到白宮做客,並頒發紀念性的金牌。

當澳大利亞宣布加入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行列之後,當時只有16歲的澳大利亞遊泳運動員麗莎·福雷斯特就提出了一個問題:

“我知道,阿富汗戰爭是不對的。任何國家都不該入侵他國。但是,作為一個16歲的孩子,我的理解是,蘇聯發動入侵後,7個月過去了,整個世界都不理不睬。為什麽奧運會突然成了發表意見的舞台?”

是啊,為什麽呢?

或許,有時候你只能倒過來想:如果沒有奧運會作為一種態度的表達舞台,難道還真的用飛機大炮對抗嗎?

體育好歹成了一個窗口和緩沖。

很無奈,不是嗎?

讀者評論

何家傑:看到麗莎·福雷斯特的話,立刻淚目。我們都這樣,面對暴力與不公,沒有抗爭的勇氣,卻要以他人的犧牲來成就自己的高尚。說人家戰爭不對,然後集體沉默,最後犧牲掉運動員的青春和榮譽,表明自己的正義。歹徒作惡,“鍵盤俠”怒斥社會太冷漠,現實中卻是那袖手旁觀的一員……

飛:歷史上沒有一次非正義戰爭會最終取得勝利,非正義戰爭始終會遭到全世界人民唾罵,更會激起被侵略國人民的奮起反抗。德國不例外,美國不例外,日本不例外,蘇聯也沒有例外……中國在這兩次奧運會上的選擇非常明智,不僅給了蘇聯人一記耳光,也給了美國人一顆糖。

劉小小:是蘇聯人自己覺得傷心,所以讓米莎熊流淚了嗎?(作者回復:我覺得蘇聯人可能當時表達的是“客人要離開了,我們依依不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