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冒險家瑪珂玻蘿蜜的東方奇幻漂流【西域女奴貿易】

美女們,閨密們,還在為整容手術的高風險和昂貴的費用發愁嗎?割雙眼皮,墊高鼻梁,開眼角,削腮骨,繡眉漂唇,拼命把自己往高鼻深目的高加索人種方向整,至於染個金發美白皮膚啥的都不算個事了。如果您是如此向往成為一個白人美女,那不如幹脆穿越到唐朝來做個“胡姬”吧!

唐朝人所說的“胡人”,是一個涵蓋範圍經常變化的概念。寬泛來講,所有非中原漢人的民族尤其是西北遊牧族都可以被叫作“胡人”,但如果要特指某類人種的話,那麽“胡商”“胡姬”的“胡”,則一般指居住在絲綢之路中段(現在中亞地區)的“粟特人”,可以大概理解為混血的高加索人也就是白人。 

霹靂一聲震天響,您穿越成功啦。睜眼發現自己在一所土造房子裏,身上穿著色彩鮮艷的羊毛織物,照照鏡子,銅面裏是個大眼睛長睫毛深眼窩的小姑娘。走出室外,天高地闊,近處是熙熙攘攘的商業市場,遠處是雪山草原沙漠。恭喜,您現在已經是西域綠洲國裏的一個白人美女了。

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就不會讓您高興了。憑空出現個沒父母親屬的漂亮小女孩,連當地語言都不會講,幾乎可以肯定會跟在中原一樣,被當成“逃奴”抓起來,然後被當地有勢力的商人弄走成為他的女奴。其實就算您穿越成了有父母親戚的女孩子,只要家裏條件不是太富裕而您又聰明可愛,那也有很大概率被賣給當地商人。在龜茲、於闐[注8]這種地方,享樂主義盛行,歌舞演藝陪侍行業的需求量大,很多鉆錢眼裏的商人甚至會把自己的女兒、妹妹送入火坑裏。

不過在這些胡商看來,讓自己的女奴在西域當地樹艷幟招財,並不算多大成就。有雄心壯志的胡商,終極征服目標乃是東方中原大地上亮閃閃的絲綢——為了得到絲綢(然後販到西方去賣出天價),胡商們需要用金銀、寶石、香料去交換,另一個廣受歡迎的交換物就是你們這些高鼻梁大眼睛的白膚美女了。

被掠賣到商人家裏的您,首先被起了個好聽的藝名叫“瑪珂玻蘿蜜”,然後和其他不幸的小姑娘一起,被鞭子抽打著學習歌舞、樂器、簡單的漢語和勸酒技巧。

西域的音樂和舞蹈在當時是已知世界範圍內的強勢流行文化,東至朝鮮半島和日本,西至歐洲,都受到瘋狂追捧。所以您先忍一忍自己的不幸命運(誰叫你非要穿越成白人的),用心學習當地的樂器、曲調、舞姿吧,沒準兒將來就成了中世紀的麥當勞,不對,麥當娜,在全球刮起一陣“玻蘿蜜旋風”呢。

上課第一天,你們的音樂教師在小姑娘們面前放了幾件最流行的樂器,先教你們辨認和試彈。

“這個我認識,”您指著一件半梨形音箱、四弦四柱、琴軫分列左右兩側的曲項樂器說,“這是吉他!——不對?那……是琵琶!”看到老師點頭確認,您高興地把這琵琶拿起來,學著電視上看過的古風演奏者的樣子,豎著抱在懷裏、伸手去撥弦。

“啪”一聲,小鞭子就抽下來了。教師大聲叫喊,一是命令你不要亂動(樂器很貴),二是說你抱琵琶的姿勢錯了!這種四弦曲項琵琶,中原人又叫作“龜茲琵琶”,是要像吉他一樣橫抱在胸前彈奏的,用木撥子或手指都可以。文藝青年們還喜歡騎在馬上,橫抱琵琶邊走邊彈邊唱首校園民謠啥的……

教師又說,除了這種最常見的四弦橫抱琵琶,在中原還有一種“五弦琵琶”也很流行,為了區別,中原人就直接管那種琵琶叫“五弦”。琵琶這種撥弦樂器,奏出的聲音可剛可柔、節奏明快熱烈,很適合調動歡樂的情緒,所以特別受豪爽的西域人和唐朝人青睞,在除“宮廷雅樂”的各種樂隊裏都占最主要位置,可以說是當世第一大流行樂器。

好啦,把這個放下,您揉著火辣辣的被打處,一眼看見地上另一件大型樂器,又不禁脫口而出“豎琴”!得,又錯了,繼續挨打吧。

這個樣子很像西式豎琴的家夥,叫“豎箜篌”,有二十二根弦,用兩手一起撥弦,這個彈奏過程叫“擗箜篌”。西域南邊的印度緬甸也有這種樂器,形制基本相同,但在琴頭裝飾一只鳳頭,所以又叫“鳳首箜篌”。它撥彈出的聲音柔美雅致、音域寬廣,富有感染力,基本上大型樂隊裏都少不了它。

再來看一件,“笛子?洞簫?”唉我說您,沒知識也要有常識,沒常識至少要會掩飾,嘴老這麽快,前幾次挨打不重是吧?這管長長的、豎吹的樂器,叫“觱篥”(音:bìlì),音色高亢渾厚、哀痛悲涼,讓人一聽就心肝兒發顫,所以經常作為領奏器樂來激發人們的感傷情緒。唐朝有個詩人曾經寫了一首形容觱篥音色的詩,老師念來讓你們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