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民族獨立(第4/7頁)

1830年7月27日晚上,巴黎革命爆發了。同月30日,查理十世被迫逃往英國避難。這樣,“15年的著名鬧劇”就以如此狼狽的方式草草收場了。波旁家族從此徹底退出歷史舞台。他們的愚蠢實在無可救藥。在當時,法國完全可以重新建立一個共和政府,但這是梅特涅不能容忍的。

歐洲的形勢十分嚴峻。一簇叛亂的火焰越過法國邊境,點燃了另一個充滿民族矛盾的火藥庫。新的荷蘭王國沒有成功。比利時人與荷蘭人少有共同之處,他們的國王奧蘭治的威廉(“沉默者威廉”叔叔的後代)雖然也算個工作刻苦、為政勤奮的統治者,可他缺乏行之有效的統治政策,不能使兩個水火不容的民族和平相處。法國爆發革命後,大批的天主教士逃難到比利時,信奉新教的威廉無論想做點兒什麽來緩解局勢,都會有一大群激動的市民大叫這是對“天主教會自由”的新一次挑釁。8月25日,布魯塞爾發生了反對荷蘭統治的暴動。兩個月以後,比利時正式宣布獨立,維多利亞女王的舅舅——科堡的利奧波德當選為新國王。就這樣,兩個本就不該合二為一的國家就此分道揚鑣。不過自此之後,它們倒能像體面的鄰居一樣,一直相安無事。

在那個年代,歐洲只有幾條短短的鐵路,所以消息的傳播並不快。不過當法國和比利時革命者取得成功的消息傳入波蘭,立刻引發了波蘭人民和他們的俄國統治者之間的沖突,並最終導致了一場持續1年的可怕戰爭,戰爭以俄國人的徹底勝利而結束。俄國人以他們眾所周知的俄國方式,“重建了維斯圖拉河沿岸地區的秩序”。1825年,尼古拉一世繼任他的哥哥亞歷山大的王位,成為俄國沙皇,他堅信自己的家族的“王權神授”。於是,成千上萬逃到西歐的波蘭難民目睹了這樣一個事實,神聖同盟的原則在神聖沙皇那裏並不是一紙空文。

在意大利,同樣也有一段時期的動蕩。帕爾瑪女公爵瑪麗·路易絲曾經是拿破侖的妻子,但她在拿破侖兵敗滑鐵盧戰役後就毅然棄他而去。在一陣突發的革命浪潮中,她被自己的國家驅逐出境。而在這片教皇國,情緒激昂的人民嘗試建立一個獨立的共和國。可當奧地利軍隊開進了羅馬城後,不久,一切就照舊了。梅特涅繼續端坐在哈布斯堡王朝的外交大臣官郡——普拉茨宮,秘密警察重新回到他們的工作崗位,維護他們苦心經營的“和平”秩序。直到18年後,才出現第二次更為成功的嘗試,徹底將歐洲從維也納會議的陰影中解放出來。

法國當仁不讓,再一次成為歐洲的革命風向標,率先發出起義的信號。著名的奧爾良公爵的兒子,路易·菲利普繼任查理十世成了法國國王。奧爾良公爵曾經參加過雅各賓黨,曾對其表兄國王的死刑判決,投了決定性的一票。在早期的法國大革命中,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享有“平等的菲利普”的美譽。後來,羅伯斯庇爾打算純潔革命陣營,肅清所有“叛國分子”(這是他對所有異己的稱呼)時,奧爾良公爵被處死,他的兒子也被迫逃亡異國他鄉。從那以後,年輕的路易·菲利普四處流浪,曾在瑞士當過中學教師,也曾到遼闊的美國西部進行探險。拿破侖垮台後,菲利普返回巴黎。比起那些波旁表兄,他聰明多了。他生活簡樸,腋下常常夾著一把紅雨傘,到巴黎的公園散步。像天底下所有慈愛的父親一樣,身後總是跟著一群孩子。可惜他生不逢時,法國已經不再需要國王了,但路易·菲利普並不知道這一點。直到1848年2月24日清晨,人們湧進杜伊勒裏宮,粗魯地把菲利普陛下趕了出去,宣布法蘭西為共和國。這時,他才明白了這一點。

當這一消息傳到維也納,梅特涅並不在意,他漫不經心地評論說,這只不過是“1793年鬧劇”的重演。神聖同盟於是再次派聯軍前往巴黎,終止這場不體面的民主鬧劇。可是,兩個星期之後,他自己的奧地利首都也爆發了起義。梅特涅躲開憤怒的民眾,穿過普拉茨宮的後門偷偷溜走了。奧皇斐迪南被迫向臣民們公布了一部憲法。梅特涅在過去33年裏盡心竭力加以壓制的革命思想終於重見天日。

這一次,整個歐洲都感覺到了革命的震動。匈牙利毅然宣布獨立,並在路易斯·科蘇特的領導下對哈布斯堡王朝宣戰。這場力量懸殊的戰爭持續了1年多。最後,沙皇尼古拉一世的軍隊越過喀爾巴阡山,撲滅了革命的火焰,匈牙利的君主統治得以保全。隨後,哈布斯堡王室成立了一個特別軍事法庭,絞死了那些他們在公開戰場上無法戰勝的匈牙利愛國者。

至於意大利,西西裏島宣布脫離那不勒斯獨立,並趕走了波旁國王。在教皇國,首相羅西被謀殺,教皇被迫逃亡。第二年,他在一支法國軍隊的保護下,才重返自己的國土。從此,法軍不得不駐守羅馬,以保護教皇的周全。直到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後,這支軍隊才撤出羅馬,去對付普魯士人,而羅馬最終成為了意大利的首都。在北方,米蘭和威尼斯在撒丁國王阿爾伯特的大力支持下,起而反抗奧地利統治者。老拉德茨基率領著一支強大的奧地利軍隊來到波羅流域,在庫拉多紮和諾瓦拉附近打敗了撒丁軍隊。阿爾伯特被迫傳位給兒子維克多·伊曼紐爾,也就是後來統一意大利的第一個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