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的服裝特色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少數民族在各自文化傳統的影響下,加之受自然地理條件和生產力水平的影響,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服裝特征。同時,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交往又使各民族服飾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因此,我國的少數民族服裝成為我國藝術審美文化長廊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民族的服飾往往是民族的符號之一。我國鄂溫克族有一句俗語:“看見頭戴麅皮帽子的,手中有箭環的,都是鄂溫克族人。”在我國各少數民族中,不少民族服飾作為族別的符號是一望而知的。束玉胸際的多褶白色長裙,短短的小燈籠袖斜襟上衣,以長長的飄帶系在前胸右側,是朝鮮族的符號;寬領、肥腰、袒右臂的長袍,是藏族的標志;穿魚皮制作的衣褲的是赫哲族;筒裙則是傣、黎、佤族的標志;戴精美四棱小花帽的是維吾爾族;戴三葉帽的是哈薩克族,等等。

民族的服飾不僅是民族血緣認同上的重要標志,而且和各少數民族的人生禮儀密切相關。節慶、婚姻、喪葬、宗教等重要的禮儀活動,往往要求穿著特定的民族服裝。

我國各民族的服裝或長或短、或簡或繁,款式繁多,但從總體上來說可以做出北袍南裙的區分。北方少數民族的寬袍長褂粗獷奔放,南方的長裙長褲考究細膩。這些民族服飾大多歷史久遠,內容廣博,具有很豐富的認識價值和文化內涵。

以下簡要介紹幾個少數民族的服裝特色。

藏族

藏族的服裝和飾品源遠流長。藏裝,在藏語裏統稱“曲巴”(楚巴、求巴),品類繁多,有皮袍、坎肩、圍裙、腰帶、帽、靴等。

色彩可以說是藏族服飾的靈魂。藏裝運用最多的顏色是藍、白、綠、紅、黃。這些顏色都帶有濃厚的宗教意蘊:藍代表藍天,白代表白雲,綠代表江河,紅代表空間護法神,黃代表大地。這五個顏色構成了藏族服飾色彩的基調。

藏族服飾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有鑲彩邊的習慣,這些彩邊長度從10-30厘米不等。彩邊的圖案紋飾一般較為抽象,著重於寫意和表現,更多的飾直線壓倒曲線,封閉重於連續,圓點弧形讓位於直角方塊,使人感到穩定、堅實、簡潔、剛強。藏族人民借助於這些圖案來表現自己剛健、豪放和英勇的民族氣質。

寬領、肥腰、袒右臂的長袍,是藏族服裝的標志。袍長過身高,左襟大,右襟小,無領。在穿著的時候,用腰帶紮緊腰圍,袍的下擺提到一定的高度。男袍到膝,女袍到腳面。提起的袍的部分垂懸在腰部,自然而然形成一個囊袋,用來放置隨身攜帶物甚至嬰孩。有的人穿好袍後,還褪出雙袖,將雙袖橫紮在腰際。

藏族婦女一般都穿著被稱為是藏族婦女標志的花條紋圍裙“幫典”。幫典由紅、綠、藍、黃、白五色為基調,色彩有多達14-20種,條紋越細,越素雅,越顯示穿著者的身份高貴。對大多數藏族婦女來說,大紅大綠是大家喜歡的顏色,婦女身著衣袖及地的襯衣,鮮艷多彩。每逢節慶,藏族婦女舒展長袖,載歌載舞,美不勝收。

蒙古族

蒙古族的服裝中有很多獨特的服飾品種,比如蒙古袍、蒙古刀、蒙古包頭、蒙古靴等等。

蒙古袍是在元代服裝的基礎上,吸收其他民族服裝的優點,經過改進、美化而成。其基本式樣是右衽、高領、小袖鑲邊,長袍身端肥大,袖子長,下擺可以蓋住腳,有各種顏色的邊飾。長袍下面一般不開衩,但下擺很寬,便於騎馬放牧。

蒙古族無論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歡穿蒙古袍:春秋季穿夾袍,夏季穿單袍,冬季穿皮袍、棉袍。蒙古袍顏色大多十分艷麗,男袍大多為藍色、棕色,女袍大多為紅色、綠色等。蒙古族人崇尚白色,他們喜歡在新年穿著白袍表示吉祥、幸福和純潔。

蒙古族男子喜歡在腰帶的右邊掛蒙古刀,刀鞘上雕花或鏤花,還插一雙骨制或象牙制的筷子。

蒙古族人的包頭,又叫袱頭,具有鮮明的特色。其包法一般是將1米來長的布或綢緞在頭上由後至前纏繞幾圈,最後將頭巾的兩端垂下,左右各一,因此又稱為“垂巾袱頭”。現在的蒙古族婦女多數還是纏包頭,不過更喜歡在右側挽一個結,穗頭垂下。

蒙古族人喜歡穿靴子,有革制和布制的兩種。靴子樣式的區別,主要表現在靴尖上,有上卷的、半卷的和平底的。蒙古族比較講究靴子的美,靴幫上往往都有很漂亮的圖案裝飾。

蒙古族的服飾圖案質樸、簡潔、明快。服飾圖案多呈均衡對稱狀,常用傳統的雲紋、盤紋、花草、動物、龍鳳等組合來寓示吉祥如意。蒙古族姑娘喜歡穿有成雙成對的鳥、鹿、羊等動物圖案的服飾,借此來表達對幸福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