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九流

在中國古代,“三教九流”原指三種宗教和九個流派。三種宗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九個流派按《漢書·藝文志》的劃分,分別指稱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陰陽家、縱橫家、農家和雜家。後來“三教九流”這一概念指稱有所泛化,是對各種宗教類別、學術流派的一種俗稱。例如,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中有:“一個通徹三教九流,一個曉盡描鸞刺繡。”《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中也有:“天文地理,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曉。”另外,“三教九流”舊時也泛指社會上各色人物或各種行業,但含有貶義。如《水滸傳》第七十一回有:“其人則有帝子神孫,富豪將吏,並三教九流,乃至獵戶漁人,屠兒劊子,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

(趙前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