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黑暗的一屆奧運會(第3/3頁)

9月7日,慕尼黑奧運會比賽全面恢復。

遇難的11名以色列運動員

那一屆奧運會,蘇聯名列第一,帶回了50枚金牌。美國名列第二,帶回了33枚金牌。

而以色列,帶回了11具同胞的屍體。

饅頭說

其實,以色列在那屆奧運會上的保證,並不僅僅是繼續參加奧運會。

11具同胞遺體被送回國後,鐵腕女總理梅厄公開表示,以色列必須“以眼還眼”。她當即授權“摩薩德”(著名的以色列情報機構),必須為11名以色列運動員復仇。

在“摩薩德”領導人紮米爾將軍的策劃和實施下,一份名為“上帝之怒”的復仇計劃出爐了。

“摩薩德”選出了11名“黑色九月”組織的領導和重要成員,開始了全世界範圍的追殺。或爆破,或暗殺上了“復仇名單”的11個人,最終只有1個人僥幸逃脫,其余10人全被“摩薩德”暗殺。關於這段故事,斯皮爾伯格(他自己就是猶太人)專門拍過一部電影,就叫《慕尼黑》。

在2001年9月11日之前,以色列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公開自己暗殺行為的國家。但在那之後,曾經批評這種行為的美國,也加入了這個行列,甚至開始動用無人機發射導彈“定點清除”目標。

2004年雅典奧運會是我采訪的第一屆奧運會,當時我就驚訝於每次進入奧運村,都要在荷槍實彈的軍人注視下,通過安檢門和搜身,甚至隨身的筆記本電腦,也要當著他們的面啟動一次。

但了解了“慕尼黑慘案”之後,你就會發現,這些檢查都不是多余的。

只是,用斯皮爾伯格導演完《慕尼黑》之後的話來說:“我喜歡以色列受到嚴重威脅時做出的強烈反應。但我認為以‘反應’來對抗‘反應’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它只是造成了一種‘永動’的報復機制。”

尤其是放到恐怖主義重新擡頭的今天,每個人其實都想知道,這種“怨怨相報”的盡頭究竟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