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 坐斷東南(第2/4頁)

【畫外音】夾在曹魏和蜀漢之間,孫權總覺得自己很危險,因為魏蜀吳三足鼎立,誰都是想一統天下的,說白了誰都是想吃掉對方的,孫權想發展江東基業,壯大自己,那肯定會得罪曹魏和蜀漢,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得罪也只能得罪了,但孫權又怕魏蜀兩國聯合起來打自己,那麽江東是招架不住的,所以他又不敢太得罪魏蜀兩國,在這種矛盾的心態中,孫權采取的辦法是什麽呢?

他夾在曹魏和蜀漢之間,他總覺得自己危險,但是這兩家,他又不能不翻臉,那他怎麽辦呢?他的辦法是又翻臉,又不把臉翻到底,他又兩邊再勾兌一下,你去看一看,孫權跟曹丕翻臉了以後,他改元改的那個年號叫什麽----黃武,黃武是什麽呢?就是曹丕的黃初加劉備的章武,在曹魏和蜀漢的年號裏面各取一個字,合起來叫黃武,好玩嗎這個,由此我們就知道孫權的道路是什麽樣子。翦伯贊先生對曹操有一句評價,堪稱妙語,翦先生怎麽說呢?翦先生說,曹操是一個把皇袍當襯衣穿的人,他明明已經實際上是皇帝了,他就是不把皇袍穿在外面,他外面要穿一件丞相的衣服,把皇袍當襯衣穿。那麽根據翦先生這個說法呢,我也可以來說劉備和孫權,劉備是什麽人呢?劉備是把襯衣當皇袍穿的人,他本來沒有皇袍,他只有一件襯衣,他看見曹丕把外面的袍子一脫,把皇袍露出來了,然後他說你看這個就是我的皇袍,直接就稱帝了。那麽孫權是什麽人呢?孫權也是把襯衣當皇袍穿的人,他也沒有皇袍,他也只有一件襯衣,但是他同樣把這個襯衣做成了皇袍,但是反過來穿,他把裏子當面子穿,孫權是這樣的人。所以陳壽說他有勾踐之奇,就是這個人很像勾踐,這個也是對的。那我們下面就來看看孫權怎麽個把皇袍反過來穿,他怎麽個像勾踐。

孫權像勾踐,我認為可以總結為四句話,第一,沉得住氣。晉代人有一個叫傅玄的,曾經對孫策和孫權兄弟兩個有一個評價,他說孫策這個人的特點是什麽呢?明果獨斷,勇蓋天下。敢作敢為,什麽都不怕。孫權的特點是什麽呢?乘間伺隙,兵不妄動,就是孫權從來不輕易用兵,他總是找空子,或者曹操那兒出了空子,或者劉備這兒有空子鉆,他就動他一下,故戰少敗而江東安。基本上孫權是不打什麽敗仗的,這打不贏的話,他要打個平手,那麽最典型的一個案例,就是赤壁之戰,赤壁之戰的關鍵是孫劉聯盟,如果孫劉不聯盟,赤壁就是另一個結果,孫劉聯盟是誰促成的呢?一般的讀《三國演義》的人說是諸葛亮促成的,一般讀《三國志》的人會說的魯肅促成的,其實現在可以這麽說了,真正決策人是孫權。因為大家想一想,劉備兵敗當陽,逃到夏口,已經是驚弓之鳥,手上關羽一萬人,劉琦一萬人,加起來兩萬人,根本抵擋不住曹操的進攻,這個時候劉備只有一條出路,就是和孫權聯盟。但是這個聯盟能不能成,不由他劉備說了算,劉備要能說了算,一下就聯了,得人家說了算,人家是強者,你是強弱聯盟,那麽孫權這邊誰說了算,魯肅說了不算,周瑜說了也不算,孫權說了才算。而且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孫權早就想這麽幹了,就是在魯肅、周瑜、諸葛亮勸他之前,孫權其實已經有了主張。大家回想一下,周瑜晚上去見孫權,孫權是怎麽說的?孫權摸著周瑜的背說,公瑾啊,這個事情我們這邊已經討論過好多回了,子布(就是張昭),子布他們的那些意見讓我很失望,只有公瑾和這個子敬(也就是魯肅),你們兩位說的意見和孤想的一模一樣,公瑾要五萬精兵,一時半會兒做不到,告訴你,孤已經給你準備好了三萬精兵,而且戰船、武器、裝備、軍糧全部都準備好了,馬上就可以出發。什麽意思呢,早就準備好了,他早就想幹這一仗了,可是他就是不說,他裝成沒有主意,好象所有的建議都是別人提出來的,都是別人要他這樣做的,他好象沒有主張,其實不是,孫權那時侯二十六歲啊,到處征求意見。先開會張昭說投降,孫權不吭氣,魯肅說不能投降,嗯,對,魯肅說了他還不算,要聽諸葛亮說,諸葛亮說了還不算,還聽周瑜說,好象都是聽別人說,其實他很清楚,這樣一個重大的決策,一定要讓人家先說,因為這不是一個人搞得掂的事。他們不是提了這個建議嗎?孤不是同意嗎?你們幹。你們的建議嘛,不是你們主張聯盟,你們主張打曹操嗎?你們去聯盟,你們去打啊。如果孫權一開始就把這個態度表示出來,大家心裏頭嘀咕怎麽辦,大家口頭同意,心裏面不同意,他能好好幹活嗎?所以說這真是叫做會當領導啊。而且孫權他不怕意見多,意見多有什麽關系啊,有反對意見有什麽關系啊,有主張投降的人有什麽關系啊,怕什麽啊,在這樣一個大是大非之前,大家都來發表意見,每個人都表一個態,每個人的政治立場不就顯示出來了嗎?我從此對你們這些人,我心裏不就有數了嗎?我也不怕時間長啊,孫權他沉得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