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無力回天(第4/4頁)

第三個原因,戰事太多。所以譙周就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做《仇國論》,《仇國論》提出一個什麽觀點呢?說我們朝廷一定要審時度勢,我們要掂量掂量我們能幹什麽,我們能不能一統天下。譙周說,現在的天下不是秦末的那個情況,而是六國的那個情況,是戰國時期,所以我們只可以學著做做周文王,咱做不了漢高祖。他的意思其實就是你要想靠你的武裝力量,靠你發動的戰爭去一統天下你是不可能的。這譙周說你如果一意孤行、窮兵黷武,其結果必定是土崩瓦解,神仙都救你不得。譙周這篇文章是公開向諸葛亮留下的由姜維在執行著的這條路線叫板,公開發表反動言論。但是沒有受任何處分,後來還升官了,說明什麽?說明這種看法有市場,甚至可能當局當中某些人也覺得心裏頭是有數的。

第四點,人民甚苦。《三國志?譙周傳》在《仇國論》之前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軍旅數出,百姓凋瘁”,就是由於蜀國不停地出兵,所以人民的生活很苦。我們知道打仗是要用錢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你沒有足夠的糧響這個仗是打不成的。那麽請問這筆戰爭費用從哪裏出?從天上掉下來嗎?從地裏冒出來嗎?聯合國資助嗎?沒有地方來,你只能盤剝百姓,你只能加重稅收,你只能稅洱吧外收費,沒有別的辦法。劉禪投降的時候是交了戶口的,就是古代投降一個國家必須把戶口統計表都交出去,就表示我土地人民都交給你了,投降了嘛。那統計數字是什麽樣的呢?當時蜀漢人民共有二十八萬戶、九十四萬人、十萬零兩千軍隊、四萬官吏,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麽呢?意味著蜀漢的人民,九個人要養活一個士兵,說的這九個人是男女老少都在內的啊,包括小孩子;七戶要供養一個官吏。負擔太重了,根本就不堪重負。當然,這裏要說明的是,諸葛亮在世的時候,由於他的以身作則,由於他本人品德高尚,蜀漢政權的官員基本廉潔,沒有貪汙腐敗或者少有貪汙腐敗。但是老百姓的想法,恐怕和他們想得不一樣,老百姓關心的不是你諸葛亮一餐是八菜一湯呢還是四菜一湯,這個他不管,他關心的是他能不能吃四菜一湯,或者說他至少要能夠吃飽肚子;如果你讓他吃不飽肚子,哪怕你自己艱苦樸素,他也還是有意見的。

這一點鄰國的人已經看出來了。吳國有一個人叫做薛珝曾經出使蜀過,回來以後向孫休報告。孫休說你看看蜀國怎麽樣啊?薛珝說,我看蜀國恐怕差不多了,為什麽呢?“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皆菜色。”我到他們洱吧朝廷裏面,聽不到什麽正義的聲音;我從他們的田野裏面走過,所有的老百姓都是面黃皓肌瘦、營養不良,這個國家肯定要亡。另外東吳還有一個叫張悌的,在鄧艾和鐘會出兵的時候,他也斷言蜀漢要亡。這叫做什麽?這叫做旁觀者清。東吳作為他們的鄰國,把蜀漢看得是清清楚楚,他們斷言蜀國必亡,蜀漢也果然亡了。那麽他們自己那個東吳又怎麽樣呢?請看下集——風雲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