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英雄之志(第3/4頁)

這個就叫做料事如神啊!果然曹操的軍隊出發以後,劉備就建議劉表說我們現在趁虛而入,趕快打到許昌把皇上接到我們荊州來,就是襄陽,我們就挾天子以令諸侯了。劉表說,啊,等等吧,看看吧,想想吧,他不動彈劉備是沒有軍隊的,劉表不派兵劉備就沒有辦法。等到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烏丸幹掉了以後,班師回朝的時候,劉表才來找劉備說哎呀,兄弟,這個事好像是,你看這個我錯過一次機會了。唉,劉備拿這個不爭氣的宗室——都是他們劉家人嘛——沒有辦法,只好說,啊,也沒有什麽關系啦,現在我們反正是一個戰爭年代,機會多得很,這個,只要下回咱不錯過了就行了啊。其實劉表哪裏還有機會啊?建安十二年曹操平定了烏丸,十三年就來打劉表,曹操是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打劉表的,八月份劉表就死了,他哪裏有機會?沒有機會。這就是郭嘉的料事如神。?

那麽我們現在就知道郭嘉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了,他是什麽呢?他是看透了人。他最早看透了袁紹,他知道袁紹成不了大氣候,他投奔曹操;他後來看透了呂布,曹操征呂布的時候,眼看就要勝利的時候曹操準備撤兵,郭嘉要他打下去,把呂布滅掉了;他看透了孫策,這個故事以後我們再講;他看透了劉表,他幾乎把曹操所有的敵人都看透了,而且他也看清了自己的主人。郭嘉去世以後,曹操上表朝廷要表彰郭嘉、獎勵郭嘉,曹操說了這樣的話,他說每次重大行動之前,我曹操往往決定不下來,都是郭嘉當機立斷,所以平定天下郭嘉的功勞是最大的。也就是說在每次重大的軍事政治行動之前都是郭嘉替曹操出謀劃策,而且做出決定,那麽郭嘉能夠這樣做,是因為他把曹操看得很清楚,他知道曹操是一個能夠接受、采納正確意見的人,如果是像袁紹那樣剛愎自用、像袁紹那樣嫉賢妒能、像袁紹那樣猶豫不決、像袁紹那樣自以為是,郭嘉的智慧又有什麽用呢?你要知道郭嘉出的是險招啊。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打仗的時候,孫策準備從南面襲擊曹操,也是到許昌去搶皇帝,也是郭嘉斷定他不會來。?

*?現在我們知道,郭嘉對於曹操來說確實非常重要。郭嘉來到曹操身邊後,曹操一路凱歌,伐呂布、戰袁紹、征烏丸,一切都很順利,成功地平定和統一了中國北方,這裏面郭嘉的建議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按理說,像郭嘉這樣聰明絕頂的人該不會看不透劉備吧,那麽,郭嘉對劉備是什麽態度呢??

在對待劉備的問題上曹操集團是有兩種意見的,一種意見主張殺了劉備,還有一種意見認為不能殺劉備,郭嘉的態度記載在《三國志?郭嘉傳》裴松之的注裏面,裴松之並列了兩種郭嘉的意見。第一種是《魏書》上說的,說曹操去找郭嘉,說現在大家都說劉備這個家夥那不是個什麽善類,放在我這兒肯定是要給我惹是非的,要我殺了他,你覺得怎麽樣?郭嘉說,明公你手提三尺寶劍,起義兵,誅兇暴,你靠的是什麽?誠信啊,你靠的是誠以待人才有今天,現在劉備一個英雄走投無路來投奔我們,我們如果殺了他,天下人會怎麽想呢?所以郭嘉說,不能隨便殺: “以一人之患,絕四海之望,請明公慎之。”

另一個記載是《傅子》,《傅子》這本書裏面講曹操放劉備,郭嘉趕快去找曹操說,劉備這個人放不得的,因為他是英雄,他放出去肯定他要鬧出些動靜來,郭嘉說: “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

敵人放走了以後後患無窮,明公你要早做安排。也就是說有人要殺劉備郭嘉說殺不得,有人說要放劉備郭嘉說放不得,所以裴松之的注說,這兩個是相反的啊。其實不相反,是一致的。為什麽這樣說呢?郭嘉從來就沒有說要殺劉備,郭嘉說的是“宜早為之所”,就是劉備這個人你一定要早做安排,安排不等於殺啊,在這個問題上我同意周澤雄先生的觀點,周澤雄先生說郭嘉的主張是既不能殺、也不能放,怎麽辦?軟禁,你把他軟禁起來嘛,,既不丟失人心,又不放跑敵人。但是很奇怪的是曹操這回怎麽好像沒領悟啊,這也可能這個事情實在太敏感了,郭嘉不便說穿,沒有把軟禁這兩個字說出來,只是說你早做安排,曹操也不知道一個什麽原因他就沒明白。當然了,就是曹操也好、郭嘉也好,都是人不是神,他再料事如神他也算不到六年之後隆中會走出來一個諸葛亮,這是他算不到的,這叫做人算不如天算。

*?劉備有了諸葛亮,三國的歷史就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的事業越做越大,最終三分天下,建立了蜀國的基業。而郭嘉輔佐曹操,也使曹操的事業一帆風順,成功地平定和統一了中國北方。所以,諸葛亮和郭嘉對他們的輔佐對象來說都非常重要,那麽,在他們身上有什麽共同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