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真假曹操(第4/5頁)

但是曹操又是一個報復心極強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幾乎沒有不報復的。當時有一位名士,叫做邊讓,邊讓是個大學問家,也是大文學家,文章著作寫得非常好的,看不起曹操。因為曹操這個人出身不好,曹操的祖父是個太監,這個東漢朝代是叫太監給搞壞的,所以那些讀書人、那些文化人、那些士大夫最看不起的、最痛恨的就是太監。那麽曹操的父親是太監的養子,曹操就等於是太監養子的兒子,他們看不起,邊讓也看不起他,很說了一些侮辱曹操的話。所以後來曹操過去把那個地方打下來以後,毫不留情地就把邊讓殺了,和邊讓一案的還同時有好幾個文化人,有的就跑掉,跑掉以後又逃不掉,然後又回來自首。其中有一個叫桓邵的向曹操自首,跪下來求,磕頭,痛哭流涕,求饒,曹操怎麽說呢?哼哼,呵呵呵呵,哭了,怕了,下跪了,求饒了,下跪就不殺嗎?求饒就不殺嗎?拖出去,殺了。這件事情影響極壞,當時就引發了一場叛亂,就是你怎麽可以這樣對待文化人?你怎麽可以這樣對待以前得罪過你的人?

其中有一個叫陳宮的,就是由於這個原因離開了曹操,投奔了呂布。《三國演義》裏面說,陳宮離開曹操是因為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不是,史實是曹操殺了邊讓、桓邵這些人陳宮看不下去,離開曹操,死心塌地地幫助呂布打曹操。後來呂布戰敗以後,陳宮做了俘虜,曹操還不想殺他,曹操跟陳宮說只要你投降,既往不咎。因為曹操這個時候他也覺得以前的做法不對了,他也覺得宰相肚裏要撐船,將軍額上跑馬,應該有一些大將風度了,所以他也不殺陳宮。陳宮堅決不投降,曹操沒辦法,只好殺他,臨殺他之前曹操問了這樣的話,陳宮的字叫公台,他說公台啊公台,你要是死了,你的母親可怎麽辦啊?陳宮說,我聽說以孝治天下的人不會殺害他人的父母,我的母親怎麽樣,就靠曹公你看著辦。曹操說好,公台啊公台,你死了以後你的老婆孩子又怎麽辦?陳宮說,我聽說以仁治天下的人不傷害人家的子女,我的老婆孩子如何,也請曹公你看著辦。啊,曹操說好吧,那我送你上路。然後就開始哭,一邊哭一邊送陳宮上刑場去死,然後把陳宮的家人接到自己家裏來,對待陳宮的家人比陳宮和他翻臉之前還好。

所以曹操這個人是個很復雜的人,剛才我們已經講到了他的方方面面,這還不是他性格的全部,是他性格的一部分。他既狡詐又老實,既溫情又狠毒,既寬容又報復。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個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結論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那麽在我們看來,曹操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性格最復雜、形象最多樣的一個人。他這個人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詐,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範,小人嘴臉;英雄氣概,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他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身上好像長了很多的臉,一會兒出現的是這張臉,一會兒展示給我們的是另一張臉。但是大家注意一條,不管哪張臉,都是曹操的,不會認做是別人的。能夠把這樣一個復雜的性格統一於一個人,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體現的是什麽呢?體現的是曹操的大氣。什麽叫大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曹操恰恰是一個能夠容的,一個容量非常大的人,什麽樣的矛盾的東西到他這兒都統一了。

而且他奸詐一生,最後歸於真實,曹操臨死的時候留下了一個遺令。當時寫這個遺令,就是遺囑,寫遺囑,大人物寫遺囑有一個格式的,說說我一生做了哪些功勞啊,也檢討一下自己,然後說我要埋在什麽什麽地方等等,是這樣的遺囑。曹操的遺囑不是這樣,曹操的遺囑對於自己的政治生涯提得非常少,他只說了這麽一句話,他說我這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有對的也有錯的,總的來說是對的,至於犯的小錯誤、發的大脾氣不值得你們效仿。就這一句話交代完了,下面講什麽呢?就嘮嘮叨叨地講一些家務事,他說我死了以後,我那個房子裏放的那個香,就是熏香,香料,你們把它分掉,不要浪費了。我的那些小老婆,還有我那些歌女,她們一生都很辛苦,為我服務得很好,很到位,不要虧待她們,讓她們繼續住在銅雀台,不要把她們趕走了,這些人閑著也是閑著,沒有事做,可以學習做什麽呢,學習用絲帶編草鞋,萬一將來我們曹家破產了,可以拿這些鞋去賣換點飯吃。嘮嘮叨叨講了一大堆這種事,所以他這份遺囑當時很被人看不起,說一個大英雄臨死之前也不說點豪言壯語,也不說點勵志的話鼓勵一下我們後來人,“分香賣履,留戀妾婦”,成何體統!連蘇東坡都給了八個字的評價,叫做“平生奸偽,死見真性”,說這個家夥一輩子狡猾奸詐,臨死之前露了馬腳,狐狸尾巴露出來了,原來是這麽一個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