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宗教問題 道教興起(第2/2頁)

服食、行氣、房中,是秦漢方術的三大派。此外,方術還包括天文(含占星術)、歷算、占蔔、命相、堪輿(看風水)、黃白(煉金術)等等。這些五花八門大多被道教照單全收,而且不少被附會為黃帝的發明和老莊的主張。

方仙道與黃老道,由此合二為一。

但這並不是宗教。事實上,方仙也好,黃老也罷,重中之重都是養生和成仙。這就只與個人有關,宗教卻是社會有組織的行為。黃老道和方仙道如果不能與社會大眾和國家事務發生關系,那就永遠不過方術而已。

於是,齋醮(讀如叫)和符箓(讀如錄)被發明了出來。

齋醮是一種祭禱儀式,程序有設壇、擺供、焚香、化符和念咒等等,目的則是求福消災。這就至少在理論上是利國利民的事,因為齋醮的受惠者上至九五至尊,中至各級官員,下至平民百姓,完全一視同仁。

道教能有群眾基礎,齋醮的作用不可小看。

符箓則是用朱筆寫在紙上的似字非字的圖形,據說燒掉以後就能通神、驅鬼、求雨、治病。這就比成仙更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實際上最早的道教組織天師道和太平道(請參看本中華史第九卷《兩漢兩羅馬》),就是靠符箓的神秘作用吸引廣大信眾,並發展壯大起來的。

道教中符箓種類繁雜,主要有復文、雲篆、靈符、符圖等幾類。可以用來為人治病、救災止害、召將請神。

更重要的是,符箓在後來還成了一種制度。天師道規定,一個人如果在一定儀式上接受了正式授予的符箓並隨身佩戴,便意味著他加入了組織,成為這個教團的一員。我們知道,宗教的標志之一是教團組織,作用之一是身份認同(請參看本中華史第二卷《國家》)。因此有了符箓制度,方仙道距離宗教也就只有一步之遙。

然而這一步也可能是十萬八千裏。畢竟,宗教不可能在中國自發地產生,黃老道和方仙道也並不必然地要變成宗教。如果沒有外力的推動和他人的示範,那麽,天師道也好,太平道也罷,就算能夠產生,也只能是靠巫術來維系的民間組織,弄不好還可能成為邪教。

幸好,佛教來了。

[1]關於中國不可能自發地產生資本主義,顧準先生有詳盡而權威的論述,請參看顧準《資本的原始積累和資本主義發展》。

[2]關於“文化”一詞的本義,見劉向《說苑·指武篇》:“文化不改,然後加誅。”關於廣義的道教,請參看卿希泰、唐大潮《道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