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朝試驗田 短命鬼(第2/2頁)

這是一群窩囊廢。

窩囊廢和寄生蟲,能保家衛國嗎?不能。能安邦定國嗎?也不能。能從蠻族手裏收復中原嗎?更不能。

於是,寒門素族有了機會。

機會是名門望族讓出來的,尤其是既辛苦又有危險的軍職。這就給了底層平民一個進身之階,宋的開國皇帝劉裕則正好抓住了機會和機遇。而且自從劉裕成功,寒門子弟便形成了一個共識:要想出人頭地,就去當兵。

南朝都是軍政府,並不奇怪。

不過劉裕能夠成功,又與東晉的國情有關。東晉其實是沒有中央軍的,事實上也不可能有。瑯邪王司馬睿建立的政權是一個流亡政府,哪能真以中央的名義一統江山號令天下(請參看本中華史第十一卷《魏晉風度》)?

舉足輕重的,是北府和西府。

北府和西府都是軍事集團,組成部分主要是躲避戰亂的南下流民,性質則介於官軍和民兵之間。由於駐軍地點分別在東晉首都建康以北和以西,所以叫北府和西府,也叫徐州北府和豫州西府(或荊州西府)。[8]

劉裕改朝換代,依靠的就是北府。

這也並不奇怪。事實上,兩府統帥雖然名義上都是朝廷命官,手下的兵丁和將領卻由自己招募。因此,統帥如果對王朝忠心耿耿,他們就是東晉國軍,比如淝水之戰時謝玄指揮的北府兵。相反,如果統帥別有用心,他掌握的武裝力量就不會被用來保衛王室,而是顛覆政權了。

桓溫指揮的西府兵,就是這樣。

因此,東晉王室和朝廷對兩府充滿糾結。他們既希望有人為自己平息內亂抵禦外敵,又害怕後者一旦成功便尾大不掉。這些家夥的如意算盤是:兩府不用帝國勞心費力養兵千日,卻能完全服從中央指揮馳騁沙場,還不至於因為做大做強而危及王朝和政權的穩定。

可惜天底下從來就沒有這麽便宜的好事。機關算盡的結果,是收復中原的機會一次又一次地喪失,篡位奪權的事情則一次又一次地發生。只不過前幾次功敗垂成,劉裕則成功了。他不但終結了東晉,也終結了士族。

那就來看劉裕。

[1]在位時間只有一年的是南齊海陵王蕭昭文,兩年的是劉宋前廢帝劉子業、南齊郁林王蕭昭業、南齊和帝蕭寶融,三年的是宋武帝劉裕、宋少帝劉義符、宋順帝劉準、梁簡文帝蕭綱、梁敬帝蕭方智、陳武帝陳霸先、陳廢帝陳伯宗,四年的是齊高帝蕭道成、齊東昏侯蕭寶卷、梁元帝蕭繹,五年的是齊明帝蕭鸞,六年的是劉宋後廢帝劉昱,八年的是宋明帝劉彧、陳文帝陳蒨、陳後主陳叔寶,十二年的是宋孝武帝劉駿、齊武帝蕭賾,十五年的是陳孝宣帝陳頊,三十年的是宋文帝劉義隆,四十八年的是梁武帝蕭衍。以上數據根據杜建民《中國歷代帝王世系年表》。

[2]十三個死於非命的皇帝是:宋少帝劉義符,被權臣所殺;宋文帝劉義隆,被太子所殺;宋前廢帝劉子業,被侍衛所殺;宋後廢帝劉昱,被權臣所殺;宋順帝劉準,被新皇帝所殺;齊郁林王蕭昭業,被宗室所殺;齊海陵王蕭昭文,被宗室所殺;齊東昏侯蕭寶卷,被禁衛軍所殺;齊和帝蕭寶融,被新皇帝所殺;梁武帝蕭衍,被叛兵軟禁而死;梁簡文帝蕭綱,被叛兵所殺;梁元帝蕭繹,被外敵所殺;梁敬帝蕭方智,被新皇帝所殺。

[3]這六個小皇帝是:宋前廢帝劉子業,十七歲;宋後廢帝劉昱,十五歲;宋順帝劉準,十三歲;齊恭王蕭昭文,十五歲;齊和帝蕭寶融,十五歲;梁敬帝蕭方智,十六歲。

[4]見《陳書》之《後主紀》、《廢帝紀》。

[5]請參看周時奮《中國歷史十一講》。

[6]見《魏書》目錄。

[7]見顏之推《顏氏家訓》。另請參看樊樹志《國史概要》、(日)川本芳昭《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

[8]請參看田余慶《秦漢魏晉史探微·北府兵始末》、(日)川本芳昭《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