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物 宰相謝安(第2/2頁)

這樣看,王導和謝安,又堪稱政治家。

至少,也是高明的政客。

的確,謝安和王導不乏相通之處,他們也都懂得“宰相肚裏能撐船”的道理。謝安執政時,正遇到士兵和奴仆因不堪壓迫剝削大量逃亡,而且大多就近逃到南塘一帶的船中。謝安卻否決了大搜捕的提議。他說:如果連這些人都不能包容,那麽京都還叫京都嗎?[60]

有此一說,謝安便堪稱真宰相。

這也是王導和謝安執政時,矛盾重重的東晉政界相對和睦的原因之一。實際上,謝安是懂政治的,也是很會做人的。有一次,謝家人聚會,正好天上下起了大雪。謝安便興致勃勃地問:白雪紛紛何所似?

侄兒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

侄女謝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

謝安哈哈大笑。[61]

誰都看得出,謝道韞的回答遠勝於謝朗,然而謝安卻只是開懷大笑,並不加以點評。這就既表示了對侄女道韞的由衷贊賞,又給侄兒謝朗留足了面子。

家為國之本。能齊家的,也會治國。

實際上,謝安被公認為做宰相的材料,正是從一件小事看出。隱居東山時,他和朋友們一起出海,海上卻突然起了風浪。船夫見謝安神情閑適,便繼續前進,結果風浪越來越大而眾人喧嘩不安。直到這時,謝安才不緊不慢地說:要不然我們回去?

大家都說:回去!回去!

謝安這才讓船夫掉頭。

於是輿論認為,如此器量,足以鎮安朝野。[62]

鎮安朝野,正是公眾對謝安的期許,也是時代對他的要求。謝安則不負眾望,以他鎮定從容甚至不失安閑的精神風貌,讓東晉這只大船躲過了風浪。

顯然,這裏面的關鍵詞就是器量。器量,也是魏晉風度的重要內容,而且是在東漢末年開始流行的新詞。它甚至比純潔更重要。一個人,如果器量不足,再純潔也只是清澈的山泉。相反,哪怕汙濁一點,也是汪洋大海。[63]

謝安也許就是這樣。或者說,他希望能夠這樣。至少在這個時期的政治人物中,他最能代表魏晉風度,盡管真正能代表時代精神的另有其人。

那就讓我們再回到漢魏。

[49]見《資治通鑒》卷一百三。《晉書·謝安傳》說桓溫此行是要政變,但這是後人揣測之詞,並無證據,故《資治通鑒》並不采信。

[50]見《晉書·謝安傳》、《世說新語·雅量》。

[51]見《世說新語·品藻》。

[52]見《晉書·謝安傳》、《世說新語·雅量》及劉孝標注引宋明帝《文章志》。

[53]見《晉書·謝安傳》、《資治通鑒》卷一百三。

[54]見《晉書·謝安傳》。

[55]見《晉書·謝安傳》、《世說新語·識鑒》。

[56]見《晉書·謝安傳》、《世說新語·排調》。

[57]見《世說新語·排調》。

[58]見《世說新語·雅量》、《晉書·謝安傳》。

[59]見《晉書·謝安傳》、《世說新語·賞譽》。

[60]見《世說新語·政事》。

[61]見《世說新語·言語》。

[62]見《晉書·謝安傳》、《世說新語·雅量》。

[63]請參看駱玉明《世說新語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