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制度與人性 沒有結論的爭鳴(第2/2頁)

這就得問問為什麽了。

其實回顧一下諸子的爭鳴,我們就會發現,所有的質疑和爭辯,都沒有超出世俗生活的範圍,這就跟同為軸心時代的其他民族思想家頗為不同。面對苦難,猶太先知和釋迦牟尼超越了塵世;面對自然,古希臘哲學家走向了思辨。他們都在追問人的終極存在,追問世界的起源和本原。這是先秦諸子不關心的。即便老子的道,也不是古希臘的“物理學之後”,而是中國的“倫理學之後”。

◎百家大事略表

公元前551年 孔子生於魯
約公元前518年 孔子適周,問禮於老子
公元前497年 孔子去魯適衛,開始周遊列國
公元前484年 孔子返魯
公元前479年 孔子卒
約公元前372年 孟子生於鄒
約公元前369年 莊子生於宋
約公元前320年 孟子見梁惠王
約公元前313年 荀子生於趙
約公元前289年 孟子卒
約公元前280年 韓非生於韓
約公元前238年 荀子卒
公元前233年 韓非因罪死於秦

顯然,我們的文明即便在她思想最活躍的時代,也缺失了宗教和科學這兩個向度。也許,這就是原因所在,或原因之一。如果是,更深層的原因又是什麽?

這就關系到三千七百年以來,我們的命運和選擇,只能從長計議慢慢道來。此刻能做的,是先來看看秦皇漢武們如何締造出中華史上的“第一帝國”。

本卷終

請關注下卷《秦並天下》

[29]見《荀子·非相》。

[30]請參看本書第二章。

[31]見《荀子·禮論》。

[32]見《韓非子·顯學》。

[33]見《論語·陽貨》。

[34]見《老子·第五十八章》。